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兩岸福州船政學堂後裔花祭馬江

2014年07月29日 11:05: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各位先輩,羅海賢來大陸祭拜你們了。”在福州馬江的護堤上,83歲的原臺灣海軍少將羅海賢提著花籃,將各色菊花撒向江中,花瓣隨江水向遠處漂去,寄託著對馬江海戰英勇戰魂的敬意。

  第三屆海峽兩岸船政文化研討會2日在馬江畔舉行了一項特殊的儀式:來自海內外的200余位船政後裔以及專家學者,向中法馬江海戰古戰場撒花寄哀思,以花祭緬懷1866年誕生的第一所中國海軍學校——福州船政學堂。

  1884年8月23日,中國近代第一支艦隊——福建水師在馬江與入侵的法國軍艦激戰。

  畢業于福州海軍學校(原福州船政學堂)的羅海賢對中新社記者説,馬江海戰是中國創建近代海軍後的第一次實戰,教訓深刻,勇氣可憶。

  在江邊200余位參加花祭的人士中,福建船政創始人沈葆楨在大陸輩分最高的後人沈駿一頭銀絲,格外顯眼。80余歲的她每年參加研討會都帶來對船政文化新的理解,“思想觀與技術觀是船政文化給予時代進步的最大貢獻,馬江戰役則又是一面激勵的鏡子”。

  “福州船政曾經打造了亞洲最大的造船廠,造的船比日本的還好,希望未來能看到中國造船業不斷進步,不斷給中國維護海權添加力量。”沈駿説。

  維護海權,成為參加花祭者共同談論的話題。羅海賢表示,兩岸一定要聯手維護海權,確保海防,“兩岸以和為貴,以民為先,團結一致,中華民族就會始終在世界面前挺胸抬頭”。

  對大陸“遼寧號”航母不斷取得進展,羅海賢亦備感驕傲,“這是中國海軍維護海權的最重要一步,不僅非常有意義,而且前景可期”。

  福建船政大臣丁日昌玄孫、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辦公室主任丁遠超説,船政學堂從滿清時候開始到近代,為中國海軍建設奠定了很多基礎;從這個基礎出發,我們從海軍船艦的建立到“遼寧號”航母的建設,對於維護國家主權,維護世界和平,都是很重要的依靠。

  “希冀中華船政文化之傳承與創新,能對捍衛中華海疆與中華民族之振興、繁榮、富強,起著標竿作用。”臺灣學者劉煥雲認為,中國必鬚髮展海權,壯大近海與遠洋防衛力量。  中新社記者 張建忠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