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通訊:京劇搭臺促兩岸交流

2014年07月29日 11:07: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通過赴臺公演,讓臺灣民眾更近距離接觸京劇這種國粹,能拉近兩岸民眾心的距離。”

  將率團赴臺進行第六屆海峽兩岸京劇藝術慈善公演的北京京劇院青年團團長遲小秋,25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京劇中有很多內容包含‘忠孝禮義’、‘真善美’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既有文學藝術,又有思想內涵,是弘揚傳統文化的良好載體。”

  “在臺灣演出時,郝柏村、連戰、吳伯雄等名人都到場觀看。有一次,年過九旬的郝柏村還在我演出結束後登臺唱了一段。”曾赴臺交流演出10余次的遲小秋説,“臺灣較好地保留了一些中華傳統文化,有許多專業的戲迷,觀看演出時知道在什麼時候叫好,什麼時候鼓掌,演出氣氛很好。有時劇場爆滿,進不了場的觀眾就聚在劇院門口看大螢幕。”

  “赴臺參加慈善公演很艱辛,但傳承中華文化,兩岸文化人士都有責任。”遲小秋説,2011年2月赴臺進行慈善公演時,他們受邀到高雄佛光山參訪,“當時星雲大師也勉勵我們要發心弘揚京劇,傳播中華文化。”

  “當今時代,人們常被喧囂所包圍,有的人難以靜下心來欣賞京劇這種緩慢、抒情的藝術。京劇的發展面臨一些挑戰。作為‘文化使者’,一點都不關注時代變化,堅持一成不變不行,但改革也要把握好分寸,改革不好的話,可能失去老觀眾,又無法吸引新觀眾。‘老的不疼,新的不愛’就不好了。”

  遲小秋認為,普及京劇要深入基層,到劇場、學校演出。演員要跟觀眾多交流,多溝通,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京劇。本次赴臺公演也將深入到臺灣南部的高雄市和屏東縣,讓更多臺灣同胞欣賞京劇之美。

  令遲小秋欣慰的是,“這些年兩岸的年輕戲迷有很多,走進京劇院的‘黑頭髮’越來越多。”

  臺灣傳統倫理文化發展協會是本次展演的臺灣主辦方,該會理事長陳孝忠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京劇最能體現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精髓,劇情中傳達許多教忠教孝的感人故事情節,更顯京劇的真善美。”

  “現在的京劇加入許多現代舞蹈的元素,不再是過去年輕人感到沉悶的那種藝術。”陳孝忠表示,此次展演,有很多臺灣年輕人票友爭當志工,要一睹大陸京劇的風采。

  “兩岸民眾內心深處是一致的,如何通過各種形式把內心深處那份忠孝節義的情操激發出來,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當中重要的一環。”陳孝忠説,“我們期待兩岸京劇交流越來越多,持續帶來京劇風潮,讓欣賞京劇成為一項‘時尚活動’。”遲小秋也表示,“現在有一些臺灣朋友來大陸學習京劇,我們非常歡迎,同時希望更多的臺灣京劇家過來交流。”

  近年來,兩岸京劇交流日益頻繁。“京劇藝術繼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海峽兩岸京劇藝術論壇”等活動層出不窮,兩岸文化人士通過論壇交流觀點、增進合作。

  據介紹,本次演出的主題為“伶艷秋曲”,10月30日至11月4日將在臺北等地演出五場,主要劇目包括《鎖麟囊》、《大鬧天宮》、《四郎探母》等。

  除本次大陸京劇團赴臺展演外,11月9日至11日,北京京劇院還將與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在臺灣聯演《白蛇傳》、《呂布與貂蟬》等經典戲,並聯演新戲《戲迷派對》,通過兩岸年輕京劇演員的合作,加入南腔北調的趣味,用現代化的話語共同合作推動京劇藝術發展。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石龍洪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