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臺灣武館大師:中國人多少要會點少林功夫

2014年07月29日 11:07: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10月21日下午,第九屆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開幕式在鄭州航海體育場舉行,本次武術節吸引73個國家和地區1500余名運動員參加。中新社發 王中舉 攝

  中新社鄭州10月24日電 (記者 周小雲)“很多外國人不管學得像不像,還都在學,中國人不學那就是忘本了,多少都要會點少林功夫。”24日,在河南鄭州舉行的第九屆中國國際少林武術節武術賽場,臺灣忠義堂武術館館長王臣安對記者如是説。

  第九屆國際少林武術節武術賽事當日結束,王臣安參加螳螂拳和劍術兩個項目比賽,獲得一金一銀兩枚獎牌。

  賽事結束後,王臣安來不及多休息,就急忙趕回住處收拾行李,準備當晚飛回臺灣,“我要趕緊回去給學生補課,讓臺灣更多的學生早日學到真正的少林武術。”

  祖籍山西太原的王臣安,現年55歲,出生在臺灣省臺北市一個武術世家。

  忠義堂武術館起源於明末清初,最初是在山西太原設館授徒,後由第三代傳人將武館搬到臺灣。

  “我是第六代。我的兩個兒子從5歲就開始練武,現在接班;53歲的太太也在練武。少林拳、七星拳、小洪拳這些都是從父親那裏傳承下來的。”王臣安説。

  一生都離不開武術的王臣安,精通梅花拳、形意拳、八卦掌、長拳、螳螂拳、短兵器、長兵器等眾多單練及對練項目,並廣收門徒,弟子遍及美國、日本、比利時、法國、紐西蘭等國家。

  除了傳授武學,王臣安也到世界各地參與武術賽事交流。久而久之,王臣安發現國外很多學習少林武功的選手,都會在比賽時加一些與少林功夫毫不相干的動作,“這讓少林功夫失去了它獨有的‘味道’,時間長了,少林功夫就走樣了。”

  王臣安説,外國人學的少林功夫缺少原汁原味,往往為了動作的優美,擅自增加一些體操、舞蹈動作。“但不管人家學得像不像,還都在學,作為中國人不學那就是忘本了。”

  王臣安認為,中國人習少林功夫的氛圍還不熱烈,國家當大力推廣。“我是全力支援的,只有更多的中國人來傳承少林功夫,世界才能認識真正的少林功夫。”

  除了武術比賽、交流,王臣安每年還會回一次少林寺探望師傅素喜。2002年,王臣安有幸拜素喜大和尚為師,成為少林寺第三十一代德字輩俗家弟子。看著手臂上師傅當年親自點的戒疤,王臣安説,“少林寺就是我在大陸的家。”(完)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