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來往熱絡感情歡洽 閩臺基層民眾交流邁上新臺階

2014年07月29日 11:08:39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近年來,閩臺交流日益深入,基層民間交流日趨頻繁。至今,我省已成功舉辦四屆海峽論壇,打造了兩岸基層民眾大交流的重要平臺。在兩岸基層民間交流其他方面,我省亦不斷推陳出新,成果斐然。閩臺基層民間交流,呈現出交流持續化、形式多樣化、內容多元化、機制常態化等特點。

  基層鄉鎮深對接。我省鄉鎮積極與臺灣鄉鎮開展交流對接,近年來舉辦了多場大型閩臺鄉鎮對接活動。2010年5月,結合福建省經貿文化參訪團訪台,我省在臺灣南投竹山鎮舉辦兩岸特色鄉鎮交流大會,全省67個縣的106個特色鄉鎮與臺灣22個縣市的102個鄉鎮開展對口交流,對接了一批合作項目。今年第四屆海峽論壇期間,舉辦了海峽兩岸基層調解員聯誼交流會、兩岸民族鄉鎮發展交流會等活動,兩岸鄉鎮交流更加對口深入。“9 8”投洽會,兩岸農博會、旅博會、花博會,媽祖旅遊文化節、關帝文化旅遊節等活動期間,也都舉行閩臺鄉鎮對接活動。

  除了邀請臺灣鄉鎮來閩交流,我省積極推動省內鄉鎮團組入島參訪。去年,就有50多個鄉鎮組團赴臺。目前,我省已與臺灣半數以上的鄉鎮市公所、市民代表會、農會、漁會、農田水利會、村里長聯誼會、調解委員會形成對接交流合作常態機制。

  宗親族譜把根尋。我省擁有泉州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漳臺族譜館、上杭客家族譜館等族譜對接展示場所。閩臺緣博物館已收集112個姓氏譜牒共1280種3930冊,兩岸鄉親只要填一張諮詢表,便能通過電子族譜網上尋親。上杭客家族譜館收集了112個姓氏1400多個版本客家人族譜共1萬多冊,其中有原始記載閩臺血緣關係的族譜就有60多個姓氏。漳州市收集整理族譜1800多部,為臺灣許多宗親找到祖籍地。

  近年來,閩臺宗親組織通過開展宗親聯誼、族譜對接、互訪交流等活動,建立了固定的聯繫機制,促進了兩岸民間姓氏宗親常態化、基層化交流。閩臺姓氏族譜和涉臺文物展暨宗親懇親會、世界客屬石壁祖地祭祖大典等,每年都吸引了臺灣大量的姓氏宗親及客家宗親。另外,依託歷史名人王審知、陳元光、鄭成功、林則徐、朱熹、林森、林白水、林語堂等舉辦的姓氏宗親交流活動,也成為兩岸民間雙向交流的重要橋梁。

  民間信仰共傳承。臺灣的民間信仰絕大多數源於福建,如媽祖、保生大帝、臨水娘娘等,每年都有大量臺胞來閩進香朝拜,聯誼交流。近年來,我省大力推進閩臺民間信仰雙向交流,舉辦了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東山關帝文化旅遊節等活動,吸引了臺灣基層民眾廣泛參與。積極組織祖庭神像入島巡遊,如泉州天后宮媽祖神像兩度赴澎湖巡遊,海滄青礁保生大帝神像依序分別到金門、澎湖和臺灣巡遊。

  此外,我省注重民間信仰祖廟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共登記涉臺文物1515處,佔全國涉臺文物登記總數的80%以上。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處,如湄洲媽祖廟,泉州天后宮,青礁、白礁慈濟宮,東山關帝廟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79處。湄洲媽祖廟和青礁、白礁慈濟宮是國臺辦設立的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通過制訂規劃、保護維修、資料整理和研究成果出版等工作,充分發揮了宮廟在兩岸民間交流中的信仰紐帶作用。

  兩岸佳人手牽手。兩岸交流越來越密切,閩臺間喜結連理的新人也逐年增加。近幾年來,我省每年涉臺婚姻數量約在3000人左右。在推動涉臺婚姻家庭交流、維護涉臺婚姻家庭權益等方面,我省也有創新之舉。今年,我省成立了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加強了對涉臺婚姻的服務力度。第四屆海峽論壇期間,首次舉辦海峽兩岸婚姻家庭論壇,吸引了兩岸210多名代表參加。今年七夕,晉江金井鎮圍頭村舉辦了第二屆海峽兩岸(圍頭)返親節,臺灣地區、金門縣的81個家庭163名姻親攜夫帶子返鄉參加活動,當年的烽火戰地,如今成為兩岸佳人攜手賞月的甜蜜家園。(記者 陳夢婕)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