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我心歸處即家鄉 臺灣百餘湘籍堂客歡喜回娘家

2014年07月29日 11:10:06  來源:台灣網
字號:    

  8月9日-16日,104名湘籍陸配及其家人回到家鄉湖南,參加由湖南省臺辦等單位主辦的第二屆“歡喜回娘家 湘臺一家親”活動,這也是兩岸唯一的婚戀親情交流活動。自臺灣返鄉的堂客們(湖南、江西、重慶等地多把結了婚的女子叫做“堂客”,為地方方言)攜親友一起參觀大陸民營企業的發展、與大陸社區民眾親切互動、品嘗火宮殿的地道長沙小吃、賞橘子洲頭的沖天焰火,與兄弟姐妹們一起體會家鄉人的情和義,看看家鄉的發展和變化。

  “誰説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我們娘家人對你們不離不棄。” 湖南省臺辦主任馮波在10日舉辦的歡迎大會上如此表示。從1989年到2012年7月31日,在湖南省民政廳婚姻登記處登記結婚的涉臺婚姻已達3萬3千586對,佔兩岸婚姻總人數的十分之一。湖南省為做好對兩岸婚姻中大陸配偶(簡稱“陸配”)的服務工作,2011年在大陸首家並獨家設立了“歡喜回娘家 湘臺一家親”這一婚戀親情交流平臺,並通過婚促會等組織和日常活動對陸配給予關切和關愛。今年6月份,湖南省省長徐守盛赴臺時帶著“我來看望我們嫁出去的女兒”的心情,專程看望了在臺“大陸新娘”家庭。

  傳遞親情與鄉情 更多堂客們攜親友回鄉

  來自臺中的李永鶴老爺子故鄉在湖南,今年86歲,是本次活動歲數最大的團員。在聽説活動消息後,為能參加這次活動,他報名時幾度將自己的年齡改小。他説:“能參加這個活動是我的驕傲,我一定要跟著你們看看家鄉的變化。”而抱有這個想法的人不止他一個,團中另外四名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在聽説消息後,也克服困難,與他一起帶著感嘆的眼光看著家鄉的驚人變化,感慨大陸的飛速發展。

  此次團中27個兩岸孩子(“兩岸婚姻”中的孩子)中,最大的18歲,最小的才3歲。他們跟隨自己的父母,帶著新奇的眼光回到湖南,看到“西湖樓”這個亞洲最大的倣古建築餐館,真心稱讚“這裡什麼都好吃!”操作科技館裏的互動設施,大叫“這裡什麼都好玩!”他們和當地社區裏的同齡孩子一起做遊戲,答題搶禮物,在遊戲玩樂中驚嘆“原來爸媽出生的地方什麼都好哦!”

  來自臺中的中華生産黨主席盧月香也是陸配中的一員。遠嫁臺灣20年,盧月香獲得了事業和婚姻家庭的雙豐收。近年她積極促進兩岸交流,率中華生産黨邀請在臺的25名陸配姐妹一同返鄉參加此次活動,並呼籲在臺灣發展的陸配們回鄉創業,為家鄉多奉獻自己的力量。

  據湖南臺辦交流處副處長舒洪濤介紹,從上屆活動的50余人到今年的100多人,越來越多的人員參加並喜歡上了“歡喜回娘家”這個活動。此次回娘家的陸配大部分來自臺中、高雄、南投和臺南等臺灣中南部地區,由臺中市湖南同鄉會、中華生産黨、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臺灣新住民協會和基隆市湖南同鄉會邀請參加。舒洪濤介紹説,臺中市湖南同鄉會、中華生産黨、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等組織機構與湖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為這些組織機構的倡議人、創辦人或聯繫人大多是在臺的湘籍人士,對故鄉懷有深厚的感情,願意為故鄉盡心力。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