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兩岸大學生激辯福州 場上交鋒場下互動

2014年07月29日 11:11: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行萬里路”是否勝過“讀萬卷書”?21日上午,福州,河海大學代表隊同臺灣中興大學代表隊以此為辯題展開舌戰,拉開了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的帷幕。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當天在福州開幕。此屆辯論賽迎來了兩岸16支高校代表隊,其中包括河海大學和中興大學在內的5所兩岸高校均是首次參賽。

  “辯論賽很新鮮,和我之前想像的完全不一樣。”中興大學四辯、歷史系一年級的陳立欣同學在比賽結束後興奮地告訴記者,“之前對大陸學生的了解都是通過網路,覺得他們都很謹慎,但現場辯論後,發現他們其實都很活潑”。

  在第一場辯論中,兩岸學子激烈交鋒,《三國演義》中的“紙上談兵”,余光中先生的《鄉愁》,臺灣人氣電影《那些年》等兩岸熟悉的元素,均被當做鮮活的論據,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在眾多選手看來,這不只是一場比賽,更是一次很好的交流機會。賽後,中興大學的辯手們和河海大學的辯友們聚在會場一角,你一言我一語地拉起家常。家鄉地、高考、聯考、大學校園、暑假生活,甚至多久回家一次,怎麼回家,也都成為了他們熱聊的話題。

  “貴州!我知道這個地方,我在書上有看到過。”在得知一大陸選手的家鄉時,陳立欣同學立馬反應道。

  中興大學代表隊一辯梁國城同學也是第一次來到大陸,接受採訪時道出了他對福州的第一印象:“這裡好大,馬路好寬啊,在臺灣這麼寬的馬路並不常見。”雖然和大陸選手在生活中還沒進一步接觸,但辯論賽志願者的親切和熱情讓他印象深刻,“希望借這個機會多認識大陸學生,多和他們進行交流”。

  來自臺灣大學代表隊的藍鬱婷同學告訴記者,這次臺灣參賽的8支代表隊是經過重重比賽從島內18所學校中選拔出來的,從今年4月份起,他們就開始忙於準備選拔賽。

  談到此次比賽決賽中首次引入正反方立場改變的賽制時,她稱,“這樣的賽制能夠使雙方比較持平,需要對辯題有更充分的理解和準備。”

  辯論賽的評委由兩岸各4位專家組成,來自臺灣的中華辯論人交流發展協會執行長黃執中曾擔任過多屆比賽評委。談及創辦于2002年、迄今成功舉辦10屆的海峽兩岸辯論賽,他説,海辯賽在規模、賽制和辯論方式上一直都在調整,這是主辦方很用心的地方;這次比賽中,每支隊伍至少要參加兩場,這樣更能看出選手的水準。

  他把海峽兩岸辯論賽稱為“思想和表達的競技”,他認為,通過這個平臺,兩岸學子能夠在語言、表達和思維方面進行交流和互動,“這個比賽對臺灣學生很重要,很多新聞、教育等領域的佼佼者都曾經是這個辯論場上的選手。”

  在接下來的兩天裏,兩岸學子還將圍繞“企業經營和社會責任孰優”、“體育明星偶像化利或不利體育發展”這兩個辯題,展開激辯。(黃子瑄)

[責任編輯:張京]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