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兩岸文化界人士呼籲:儘快建立兩岸文化交流機制

2014年07月29日 11:12:3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一場兩岸文化交流座談會今天在山東青島舉行。參加情係齊魯?兩岸文化聯誼行的兩岸文化界人士呼籲:儘快建立文化交流機制,讓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向前再邁進一步。

  臺灣“中華兩岸經貿投資文化教育協會”理事長張京育在座談會上説,中華文化在盛唐的時候在世界上發揮了很大的影響力,那是一個開放、多元、吸收、自信的時代。現在要把中華文化傳播到世界,把中華文化和世界主流文化結合起來,需要兩岸有大的格局,雙方都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現在,兩岸交流迫切需要文化的ECFA,有了這樣一個協定,對兩岸文化上的各種交流都有規範和引導作用,交流制度化後,政策和預算才會進來。商簽這樣的協議是兩岸努力的方向。

  臺灣“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秘書長陳春霖説,從事兩岸文化交流工作25年來,有臺灣文化界的朋友找到我們想到大陸交流合作,我們都會盡心幫助聯繫,但這只能解決個案,兩岸文化交流到了制度化的關鍵時期。美國好萊塢的電影《花木蘭》、《功夫熊貓》引用中華文化元素,把他們的文創産品行銷到全世界,作為文化工作者我感到汗顏,而兩岸文創産品通過大陸走向世界是最短的捷徑。ECFA的簽訂是因為工商業者一直在呼籲和推動,文化人的凝聚力不夠,聲音還不夠大,我們要發聲,推動兩岸儘快建立交流合作機制。

  臺中市政府參事陳志聲説,現在臺灣的文化主管部門也設立了“交流司”,兩岸文化交流應該再向前跨一步,確立模式和機制,互設機構,當務之急是先接觸討論,好談的能談的優先談,文化界形成共識後提交兩岸兩會。  

  中華文化聯誼會副秘書長肖夏勇在座談會上發言説,兩岸間的文化交流本來是走在各項交流前面的,現在兩岸經貿簽了ECFA,文化合作相對滯後了。因為文化牽扯意識形態,現在有些方面還不能達成共識。但文化交流的確到了一個需要機制化的階段。有了制度的保障,交流和合作會更順暢,比如臺灣文化界關心的智慧財産權保護等問題會得到進一步解決,兩岸還能共同出臺鼓勵政策,把資金優先用於有共識的項目。就目前的現實看,建議兩岸文化界先談先簽沒有爭議的協議,比如文化遺産保護協議、藝文展演協議等,這些都在探討過程中,兩岸要共同推動。

  上海交通大學兩岸文化産業合作基地負責人胡惠林教授説,兩岸文化界面對的不是彼此的挑戰,而是世界的挑戰,實現中華文化復興是兩岸的共識,大陸正在以更加開放的心態推進文化的發展和繁榮,臺灣文化界要抓住這個機遇。大陸有宏觀的戰略和視野,臺灣有微觀的建設經驗,要彼此尊重,在尊重的基礎上建立兩岸共同的文化市場。兩岸文化交流的制度化也要靠擱置爭議、彼此尊重來確立。(記者陳曉星)

[責任編輯:張京]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