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大陸歷史劇風靡臺灣 臺式宣傳耐人尋味

2014年07月29日 11:13:04  來源:東南網
字號:    

  曾經在大陸一度掀起話題的歷史大劇新版《三國》,將於7月2日在臺灣中視黃金檔播出。近幾日,《三國》劇組成員正在臺灣進行緊鑼密鼓的宣傳,以期在這個暑期,能在臺灣掀起《三國》熱潮,不少業內人士也對這部電視劇在臺灣的收視前景非常看好。

  説起偶像劇、本土劇、綜藝節目,臺灣可謂星光熠熠。但若要説起大型歷史劇,臺灣可能真的要俯首認輸。如今臺灣播出的歷史劇幾乎都是由大陸購買引進的,也深受臺灣觀眾喜愛。不僅讓不少大陸主演成為臺灣家喻戶曉的明星,也吸引了越來越多臺灣影視劇人才加入兩岸合拍的大軍之中。而隨著交流互動的進一步擴大,臺灣觀眾對於大陸歷史劇的看法和宣傳模式,也跟著悄然改變。

  臺灣歷史劇發展受限于市場

  新版《三國》赴臺宣傳前,就有臺灣網友提出這樣的疑問,向來以治學嚴謹、國學功力深厚聞名的臺灣,為何拍起歷史劇就那麼“慘不忍睹”?

  其實早期臺灣歷史劇,尤其是當代歷史題材戲劇不乏優秀作品,例如公視的《後山日先照》、《風中緋櫻》、《臺灣百合》等,但隨著臺灣戲劇不斷發展,一項制約因素的影響越發顯現,那就是市場。

  沒有場地萬馬奔騰、沒有城墻大江,歷史劇一旦失去了宏大氛圍,就怎麼也拍不出味道,這是限制臺灣歷史劇發展的客觀地域原因。導報記者曾經採訪過一位臺灣導演,他説臺灣知名演員大多價格昂貴,因而像歷史劇這樣需要太多人的自是少拍為妙。

  此外,相比起鄉土劇和偶像劇,歷史劇的收視群有限,投資商自然不願意花大錢拍出高成本、需要嚴謹功夫又賺不了幾個錢的歷史劇。

  正是因為這樣,越來越多的臺灣導演和演員,到大陸尋找出演大型歷史題材戲劇。而臺灣的電視臺,則越來越依賴於向大陸購買歷史劇播出。

  臺灣觀眾愛看大陸歷史劇

  由於網路媒體的發達,早在這次新版《三國》正式被中視購買播出之前,就有不少臺灣觀眾已經領略過此片的風采。不過若要説起最受臺灣觀眾歡迎的大陸歷史劇,還要數2001年引入的《康熙王朝》。這部劇在臺灣的走紅,讓人感嘆原來創作思路嚴肅的歷史正劇也能征服習慣於看“康熙與韋小寶”之類搞笑劇的臺灣觀眾。

  據當時的媒體報道,《康熙王朝》創下了大陸電視劇在寶島臺灣的最高收視率,超過了以往《武則天》、《雍正王朝》和《大宅門》。此前頗獲好評的《大宅門》在臺灣的收視率達到1.7,一度成為大陸電視劇的收視“冠軍”;而《康熙王朝》的平均收視率達到2.8。類似的紀錄還有很多,《雍正王朝》曾在島內多家電視臺連續6次播出,收視率一直不降反升。而2005年,臺灣東森電視臺播出的《漢武大帝》,也一度掀起收視熱潮,這部電視劇也為黃曉明在臺灣戲劇市場打響知名度鋪平了道路。

  此外,部分在大陸並未獲得熱烈反響的歷史劇,到了臺灣卻有不同待遇。以2007年的《貞觀之治》為例,在大陸被批因演義過少而叫好不叫座,卻早早被臺灣八大電視臺預訂,兩三年內一直在最受歡迎電視劇和DVD出租率中佔據數一數二的排名。臺灣觀眾對大陸歷史劇的喜愛,更多出於對深厚文化底蘊的嚮往。

  大陸歷史劇的臺式宣傳

  隨著新版《三國》的赴臺宣傳,宣傳影片也陸續放出。當第一個宣傳片發佈到網路時,有不少“新三迷”都覺得宣傳片“不夠大氣”、“像遊戲片”。直到28日中視舉辦的《三國》首映記者會上,臺灣光榮特庫摩副總經理劉政和的出現,才讓一切真相大白。臺灣光榮宣佈旗下新推出的PC戰術動作遊戲《真三國無雙6with猛將傳繁體中文特典版》,將與中視的新版《三國》電視劇攜手合作節目內容與宣傳。

  雖然大陸歷史劇在臺灣頻頻走紅,但由於檔期、宣傳期不合與手續等諸多方面原因,電視劇主演真正會赴臺宣傳的並不多。為了在網路媒體的競爭壓力下保證收視率,臺灣各大電視臺都運用不同方式來打響名聲。而宣傳的第一步,往往是打出“大”的招牌。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從《大秦帝國》到《康熙王朝》再到這次的新版《三國》,宣傳片中四處可見“鉅資”、“史詩”、“巨著”等關鍵詞。此次中視《三國》首映記者會,就特別強調花費6年製作、1000名工作人員、上千匹馬匹與6000名臨時演員,拍攝期間總共使用2000套盔甲、6000件兵器、3萬件服裝,強調呈現出三國時代70多場大小戰役等。

  隨著兩岸戲劇交流的進一步擴展,大陸歷史劇臺灣宣傳的招牌成了“臺”。主演在臺灣不夠家喻戶曉沒關係,先對參演的臺灣演員進行突出,例如這次《三國》讓何潤東、林心如、黃維德三名臺灣演員練手宣傳。而當年《貞觀之治》宣傳時,只飾演小角色的劉真也在臺灣宣傳期大跳舞步,雖與劇中形象沒啥關係,也能讓臺灣觀眾倍感親切。而此次《三國》甚至與臺灣遊戲公司捆綁宣傳,大陸電視劇的臺灣宣傳之路,耐人尋味。(林靜嫻)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