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臺灣插花藝術家亮相“非遺”製作展

2014年07月29日 11:14:3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網青島5月26日電(記者徐冰 張旭東)第三屆中國秧歌節暨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製作展自25日開始山東省膠州市舉行。臺灣中式插花藝術家王國忠帶來的“人文花道”讓不少觀眾眼前一亮。

  一襲中式白色長衫的王國忠先生正在用一隻小狼毫筆為他的弟子畫扇面,逸筆草草,得神忘形。在展臺最前方,一簇泛青的麥穗,兩朵黃色的馬蹄蓮和一隻旁逸斜出的野花組合成的插花作品,讓人感受到了難以言喻的人文氣息。

  王國忠向記者介紹,他從1973年開始研習插花藝術。現在一提到插花,大家都會聯想到日本插花藝術。據典籍記載,中國魏晉時期就有插花禮佛的習俗。到明代,插花藝術達到一個高峰期,袁宏道的《瓶史》就是插花藝術的專著,而《三才圖會》中插花工具都做成插圖,列舉十分詳盡。

  王國忠認為,中國的插花藝術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由內而外;而日本插花是由外而內更注重形式。目前臺灣的中式插花藝術,更多的是從古典繪畫、書法和典籍中尋找傳統精神。王國忠自己更是從文人畫傳統中得到許多啟發和滋養。他指著身邊的幾件作品對記者説:“文人畫中的留白、寫意,乃至對生命的關照,在我和學生的作品中都有體現。這也是我對‘人文花道’的一種詮釋。”

  王國忠1989年起往來于兩岸,與同道傳播交流中式插花藝術。在北京、上海、無錫和青島等地講學授課,將插花藝術的技術與心得傳授給各地的學生。這次在膠州市參加非物質文化遺産製作展,就是王先生的膠州學生臧霞聯繫的。

  談及“非遺”製作展,王國忠對記者説,保護文化傳統,一定要有連續性,政府要幫助傳承人通過“非遺”把中國精神保護傳承下去,並傳播開來。目前家庭中西式插花要多一些,隨著經濟的發展,文化自信的回歸,中國傳統插花以及書畫、撫琴、茗茶等生活藝術,慢慢會恢復起來。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