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辜振甫長女談京劇:兩岸戲曲界攜手深耕共促繁榮

2014年07月29日 11:17:41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臺灣也有京劇嗎?”“喜愛京劇的都是朋友!”16日在上海大劇院舉辦的兩岸京劇交流研討會上,辜振甫長女辜懷群以國粹京劇為例,來説明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從陌生到熟悉,從“破冰”到“攜手”的生長過程。

  匯聚海峽兩岸眾多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的上海大劇院“兩岸流芳——京昆群英會”演出,于16日至24日舉行。作為臺灣著名京劇社團——臺北新劇團的製作人,辜懷群在上海暢談20年來兩岸京劇交流走過的不凡路,同時感嘆兩岸文化交流正在漸入佳境。

  辜懷群説,臺灣的“京劇血液”來自大陸。上個世紀日據臺灣時期,辜懷群的祖父為保護中華文化在臺灣的傳承,開始涉足京劇事業。當時去臺灣演出的京劇演員主要來自上海和天津。

  “那時候,大陸京劇團去臺灣演出要包下整條船,演員們幾乎全都拖家帶口,浩浩蕩蕩300多號人,去演出一次基本要耗費3個月。”辜懷群説,演出結束,也有一些京劇演員在臺灣留下,從此為國粹京劇“開枝散葉”。

  近年來,隨著兩岸關係邁入和平發展的新階段,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也日趨升溫。辜懷群不遺餘力地用心推動兩岸京劇交流,頻頻將新編京劇《原野》《弄臣》等帶到大陸演出,引起了不俗反響。不過,雖然如今臺灣戲曲藝術家時常來滬演出,但如此大規模而集中地為上海觀眾展示臺灣京劇仍屬不易。

  “與大陸的京劇傳承相比,臺灣京劇的特色堪稱是‘新新老老’”。辜懷群説,事實上,國粹京劇在臺灣的生存壓力更為明顯,臺灣的京劇觀眾數量不多,但既要看門道,也要看熱鬧,使得臺灣京劇不得不想方設法地進行創新,以融入現代生活的潮流。

  如今在臺灣,李寶春擔任團長的臺北新劇團與吳興國挑大梁的當代傳奇劇場,是臺灣最重要的兩大京劇藝術社團。前者擅長對傳統戲整理出新,而後者慣於改編移植西方戲劇,各自都形成了“新老交融”的特色。此外,臺灣著名京劇旦角魏海敏也是京劇現代風格的開路者。

  據介紹,上海大劇院此次舉辦的“兩岸流芳——京劇群英會”,將在一週內推出5台6場大戲,全面呈現傳統國粹京劇在臺灣發展創新的現狀。其中,臺北新劇團團長李寶春將連續四晚登臺演出,帶來新編京劇史詩《孫臏與龐涓》、根據《烏盆記》改編的《奇冤報》、50年前經典修復的失傳老戲《渭南之戰》等。

  “傳統國粹如京劇,在兩岸文化交流上始終有橋梁作用。”辜懷群説,這次臺灣京劇大規模來上海演出,就是希望能增進兩岸京劇的交流,共同促進京劇的繁榮和發展,“我相信,兩岸戲曲界共同努力‘深耕’京劇藝術,可以促進兩岸的文化和情感交流”。(記者 孫麗萍)

[責任編輯:郭慶娜]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