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臺首屆思源論文獎出爐 兩岸四地13篇論文受肯定

2014年07月29日 11:17: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太平洋集團總裁潘思源和臺灣政大校長吳思華頒發第一屆思源人文社會科學博士論文獎。 圖片來源:臺灣《臺灣醒報》

  中新網2月17日電 據臺灣《臺灣醒報》報道,臺灣第一屆思源人文社會科學博士論文獎頒獎典禮17日在臺灣政治大學頒獎。由潘思源和政大校長吳思華創辦的思源獎今年共有13篇論文得獎,首獎可得10萬元(新台幣,下同),優等則獲頒5萬元獎金,得獎者橫跨兩岸四地,讓典禮現場相當熱鬧。

  為了讓兩岸青年菁英交流,政大校長吳思華特別情商潘思源贊助,以兩人名字為名創辦了“思源人文社會科學博士論文獎”,並廣邀大陸和臺、港、澳地區的學子投件,除了鼓勵多寫出優秀的作品,還將協助出版。吳思華表示,幾天前特地上網搜索,發現使用中文的人高達11.5億人,遠高於使用英文的4.4億人,他預測二三十年內,中文將成為學術論文的主流。

  今年的思源博士論文獎自去年4月起徵件,共收到99篇來自兩岸四地的論文,最後選出文學、歷史、哲學、政治、社會、法律及國際關係8學科共13篇論文,其中臺灣論文共拿下4個首獎、3個優等,包括臺灣政大的陳珈貝、趙秋蒂等人;大陸論文則奪得3個首獎、4個優等,包括廈門大學的王鋒、孟繁傑;北京大學的夏循祥等人。

  獲社會類首獎的臺灣政大阿拉伯語系助理教授趙秋蒂,回想起研究過程不覺辛苦,反而仍滿臉笑意。輕聲細語的她表示,自己大學念的是民族學系,當時對於穆斯林議題就很有興趣,加上鑽研過阿拉伯文,考上博士班時就決定要做這個題目。

  “其實不只學生,我希望未來的思源獎也能納入老師的競賽,因為需要鞭策的不只是學生,還有老師。”畢業于臺灣政大新聞系的潘思源説,人文社會科學長期不受重視,讓他決定出錢改變現狀。然而,因評審標準嚴格,第一屆的傳播類論文首獎和優等獎全數從缺,也讓潘思源開玩笑地對著評審説:“你們真的是大義滅親啊!”

[責任編輯:郭慶娜]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