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臺學者:孫子兵法與水滸傳合讀更能領略兩書之精妙

2014年07月29日 11:18: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清人李煥章在《水滸人傳》中記敘,崇禎末年,一位農民因熟讀《水滸傳》而以兵法大敗盜賊秦渠,被稱為“水滸人”。鄉人以為他熟讀《孫子》、《吳子》。正如梁啟超所言“小說有不可思義之力支配人道故”。其實,在梁啟超精論之前,《三國演義》與《水滸傳》已經為兵學小說化、普及化,出現了必新小說。

  王立文認為,《孫子》、《吳子》確為兵家必讀的經典,但不是一般深奧,而是博大精深,是大智大慧,不是誰都能讀懂和領悟的,尤其是對文化不高的平民百姓或閱歷不深的青少年學生來說,白話小說更容易深入人心而為今後有興趣研讀兵書打下基礎。

  王立文比較“道、天、地、將、法”,這“五事”位列《孫子兵法》開篇之首,足以見五事者的重要。五事者,不僅是5個要素,更是一個全面立體的係統。而《水滸傳》中,這“五事”演繹的精妙絕倫。“替天行道”把“天”和“道”融為一體,水泊梁山獨特的“地理位置”,尤其是108“將”個個身懷絕技,來自各路的英雄好漢排座次居然無人不服,召之即來,揮之即去,顯示了梁山“有章有法”。

  《水滸傳》中很多計謀都是《孫子兵法》的具體綜合運用。王立文舉例說,如“智多星”吳用等人“智取生辰岡”,用的就是《孫子兵法》“兵者,詭道也”;又如“三打祝家莊”,運用了孫子的“知彼知己”、“用間”;再如宋江用“金槍手”徐寧破“霹靂夥秦明”連環馬,運用了孫子“擇人任勢”。

  王立文表示,單讀兵法理論原則有時難以理解,單讀《水滸傳》亦常被其情節所眩。若是把《水滸傳》某些故事當做《孫子兵法》的案例,則兵法易懂,《水滸傳》之復雜故事情節的背後之用兵原則亦可呼之欲出。因此將《孫子兵法》與《水滸傳》合讀,更能領略兩本書之精妙處。(記者 韓勝寶)

    

[責任編輯:楊笑]

相關內容

地方臺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係我們

聯係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