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中國美院設黃君璧獎學金 浙臺兩地傳承傳統書畫

2014年07月29日 11:19: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杭州12月12日電(記者 江耘 通訊員 金曉依)12月12日,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和臺北市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會長黃君壁先生的女兒黃湘詅在浙江杭州簽署了“黃君璧獎學金”。該獎學金主要面向國畫書法的實踐和理論教學,不僅針對學生,也嘉獎指導教師。

  黃君璧,臺灣著名畫家,與徐悲鴻、張大千同輩齊名,與溥心畬、張大千合稱“渡海三家”。上世紀四十年代三位水墨畫家先後赴臺,帶去了正宗的國畫傳統,他們在臺灣的那段時間是臺灣水墨畫壇的“黃金時期”。在“渡海三家”中,黃君璧在世時間最長,為教時間最久,學生範圍最廣,獲得殊榮最多,社會貢獻最大,他與徐悲鴻一起,為上世紀50年代的兩岸畫壇分設了不同的標桿。

  黃君璧先生一生致力於中國文化藝術和教學,1948年渡海到臺灣後,長達22年主持臺師大美術系,一手擎起臺灣美術教育的旗幟,全力推行國立藝專(今中國美院前身)的教學體系和傳統。這在臺灣回歸中華傳統文化教學,産生了深遠的歷史性影響,成為民族正義和民族文化自信的體現。“上世紀90年代初期,首度訪問臺灣時,在臺北師大感到了同宗同源的熟悉感,那是因為黃君璧先生帶去我們國立藝專的思想和傳承,與中國美院有著連理同枝的文脈、血脈之情。”許江説。

  黃君璧先生一直嚴守傳統文化的筆墨,注重書畫的全面發展。黃湘詅女士回憶道:“父親可以一個星期不畫畫,但是絕不會一個星期不寫字,他非常注重書法功底,認為一位成功的畫家,同時應該是一個功底紮實的書法家。”正是黃君璧對傳統的持守讓他成為中國畫壇的一代宗師。也正因此,在中國美院75年校慶時,在大師雲集的美院,他入選為美院歷史上五十位名師。

  據黃湘詅介紹,其父黃君璧先生一生致力於中國文化藝術和教學,在國立藝專任教授、系主任時,便對國立藝專的中國書畫藝術教學的傳統有了系統的研究。她表示,正是父親與這所學校深厚的歷史淵源和感情,對中華民族文化的深情與自信,是其決定與中國美院共同發起成立“黃君璧獎學金”的原因。“希望籍此獎勵對中華民族文化和藝術的創作、研究、傳播有貢獻的青年學生和他們的指導教師,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發揚光大而努力。”黃湘詅説。

  許江也認為,黃君璧獎學金的設立對於學生而言,不僅是獎項,“我們也得到黃君璧先生的精神營養,以及心靈的提升。”

  1991年,95歲高齡的黃君璧先生在臺北去世,他走過中國非比尋常的一百年,參與和見證了中國畫的歷史變化,成為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重要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完)

[責任編輯:郭慶娜]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