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臺北“國父紀念館”將同演湘臺兩地民間樂舞

2014年07月29日 11:19:3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第二屆“守望精神家園——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産月”系列活動之“楚風湘韻——兩岸民間樂舞專場演出”團隊,6日將從此間啟程赴寶島臺灣開展演出交流活動,並在一個月內與臺灣非物質文化遺産(“非遺”)節目同臺演出6場。

  湖南省文化廳5日透露,80分鐘的展演包括苗族《四方鼓舞》、土家族打溜子《錦雞出山》、瑤族舞蹈《棕包腦》、桑植名歌《唱支山歌甩過來》、侗族蘆笙舞《魚躍笙歌慶豐收》、花瑤《嗚哇山歌》等”非遺“節目。這些節目將集中體現湖南苗、侗、瑤、土家等少數民族獨特的民族風情和湖湘文化的魅力。

  屆時,臺灣排灣族歌謠及勇士舞、客家北管八音等“非遺”節目也將同臺演出,演出地點分別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臺南市新營區文化中心演藝廳、新竹縣文化中心演藝廳、高雄市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本次系列活動由中華文化聯誼會、湖南省人民政府與臺灣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湖南省文化廳承辦。活動歷時近3個月,從2011年11月26日至2012年2月20日在臺北、新竹、臺中、臺南、高雄等地舉行。先期系列活動之“楚風湘韻——湖南民藝民風民俗特展”11月份已在臺結束,2012年2月還將在臺灣舉行“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産論壇活動”。2009年11月舉行的首屆系列活動曾在島內引起巨大反響。

  據介紹,此次湖南“非遺”項目赴臺舉辦展覽展演是全國首次由單個省份組織的兩岸“非遺”交流,180多人的團隊也是兩岸開放交流20多年來赴臺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非遺”交流活動。

  湖南省“非遺”形成了湘北洞庭文化圈、湘東至湘南的湘江文化圈、湘西北武陵文化圈、湘中梅山文化圈、湘西南雪峰文化圈等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五大文化圈。截至目前,已有郴州市的“崑曲”、岳陽市的“汩羅江端午習俗”兩個“非遺”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湘西自治州被文化部批准命名為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湖南省還有被確定為國家級的“非遺”項目99項,國家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55人。(記者 劉柱)

[責任編輯:楊笑]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