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兩岸“共同語言”推動桂臺務實合作

2014年07月29日 11:24:5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眼下,一批廣西演員正在緊張排練,為即將在臺灣花蓮舉行的“魅力廣西”演出作準備。幾天后,兩岸民眾所熟悉的“劉三姐”歌聲將再次唱響臺灣的青山秀水間。

  歌舞劇《劉三姐》2009年首次到臺灣演出,受到臺灣民眾的熱烈歡迎。去年《劉三姐》在花蓮縣再次上演,能夠容納4000人的花蓮小巨蛋體育館座無虛席,體育館外的廣場上還有數百民眾搬著凳子通過兩個大螢幕觀看演出。

  “劉三姐”現象是桂臺兩地豐富文化互動尋求“共同語言”的平臺。和文化交流合作深化發展一樣,近年來廣西與臺灣不斷尋找雙方在農業、林業、旅遊業等方面的“共同語言”,開展形式多樣的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活動,助推桂臺合作從“共識”走向“務實”,桂臺合作的領域正在不斷拓展,層次不斷加深。

  農業是桂臺開展合作較早的領域。“在農業合作方面,廣西與臺灣有著很多‘共同語言’,兩地在同一緯度同屬亞熱帶地區,氣候、地理等自然環境條件相似。”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廳長張明沛介紹説,2009年和2010年,廣西農業部門與臺灣有關方面就人員培訓、産品加工、遠洋漁業、畜禽廢棄物處理等簽訂了多項合作備忘錄。到2010年底,廣西已實施農業臺資項目250多個,實際利用臺資超過2億美元。

  近年來,廣西加大引進臺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並積極示範推廣應用。海峽兩岸(廣西玉林)農業合作試驗區2006年成立至今,已引進臺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260多種,建成標準化生産示範基地50個,引進臺資企業53家,總投資額達42億元人民幣。

  桂臺旅遊合作也在務實推進。“旅遊業已成為臺商在廣西投資的重要領域。由於廣西發展旅遊業的條件優越,臺商到廣西投資旅遊開發的項目越來越多。”廣西壯族自治區旅遊局副局長余小軍介紹,臺商在廣西桂林投資興辦的旅遊企業就有300多家,一批由臺資打造的旅遊品牌,正推動桂林旅遊産業向更高層次發展。

  “少數民族”的共同特點成為桂臺交流的重要紐帶。廣西是壯族、瑤族等多個少數民族的聚居地,臺灣少數民族人口眾多。自2000年以來,廣西每年舉辦一屆桂臺少數民族交流周活動,11年來已有600人次的臺灣少數民族代表到廣西參觀交流。

  天下客家一家親。臺灣與廣西均是重要的客家人聚居地,一直以來兩地客家人尋祖互訪、文化互動從無間斷。廣西已批准在賀州成立的桂臺(賀州)客家文化旅遊示範區,為客家文化打造一個嶄新的交流平臺。

  在廣西人和臺灣人的眼裏,“東盟”是各方最為關注的一個共同話題。臺商周世進説:“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和發展將帶來諸多機遇,立足大陸開拓東盟市場已成為很多臺商的共同選擇。”

  隨著桂臺經貿合作進入歷史“黃金期”,一批有實力的臺灣知名大企業,如富士康集團、臺泥集團、統一集團、光寶集團、冠捷集團等紛紛落戶廣西,臺資借助廣西設立的臺灣産業園等平臺逐步“落地生根”,呈現出規模聚集效應。

  “廣西與臺灣之間語言文化相通,有著很多的共同利益,我相信隨著ECFA的簽署實施,桂臺經貿文化交流與合作將更加緊密,我們將取得更多務實的成效。”周世進説。

[責任編輯:薛白璐]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