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臺灣非武裝抗日領袖林獻堂的北京之行(圖)

2014年07月29日 11:25:20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林獻堂認為梁公之論極有道理,當即邀請梁啟超擇日訪台。1911年3月,梁公攜長女令嫻及友人湯覺頓赴臺訪問。林獻堂率臺灣愛國詩社——“櫟社”主要成員赴基隆港迎接,並請梁公去臺中霧峰林家小住。其間他們在林家花園五桂樓共商非武裝抗日大計。同時和櫟社詩友唱和,寫下上百首愛國詩歌。

  此後三十多年,林獻堂領導臺灣人民開展轟轟烈烈的“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文化協會運動”等非武裝抗日鬥爭,在臺灣保留下中華民族文化之根,成為“甘地”式的領袖人物。

  2007年,臺灣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了臺灣學者許俊雅編注的《梁啟超與林獻堂往來書札》一書,收集了兩人之間五十余封往來書信彩色影印件。其中幾件書信首次披露了林獻堂于1913年春應梁啟超之邀,跨越海峽的北京之行。

  1911年,梁啟超臺灣之行後回到日本,九月間接袁世凱的電報,邀請他到北京就任財政總長之職,他因路費無著,由橫濱致電林獻堂,借款千元。獻堂當即匯去一千日元,但他和堂侄、櫟社創辦人林幼春都極力反對梁啟超就任袁世凱的財政總長。林幼春還特地去函勸梁公與南方孫中山的國民黨合作。1912年6月26日,林獻堂在給梁啟超的信中提到當年3月間連橫由臺灣回祖國大陸,他曾托連橫帶六百日元給梁啟超,改善梁啟超生活拮據的狀況。

[責任編輯:石宏]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