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從媽祖文化到朱子文化 閩海峽文化旅遊凸顯魅力

2014年07月29日 11:26:16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3月中旬,在(福建)省旅遊局分別就2011年全省旅遊市場開發和項目建設舉行的兩場專題會議上傳出勁爆資訊,福建省將在未來三個月內成立“大武夷旅遊聯盟”,初步建成以武夷山、泰寧為核心,涵蓋南平、三明兩個設區市範圍內各景區點,延伸對接周邊閩浙贛皖四省相關景區點的大型旅遊區——大武夷旅遊區。

  加快推進大武夷旅遊區建設,是福建省深度整合文化旅遊資源的一個信號。今年元宵節,“媽祖故鄉”莆田湄洲島港樓村,300多名島上民眾和臺灣同胞共同祈福兩岸共用平安;成功舉辦了八屆的馬尾、馬祖“兩馬同春鬧元宵”活動,創下臺灣參訪遊客歷年之最,更彰顯了我省文化旅遊連接兩岸的重要作用。

  一年來,福建省緊緊圍繞建設我國重要的自然文化旅遊中心和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的戰略目標,精心培育海峽旅遊品牌,旅遊産業發展躍上新臺階。

  資源整合:

  八大文化旅遊片區特色鮮明

  八閩大地擁有豐富獨特的文化旅遊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我省文化旅遊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文化,已經成為福建省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新“引擎”。

  近年來,福建省以建設閩南文化旅遊區、客家文化旅遊區、紅色文化旅遊區、閩都文化旅遊區、媽祖文化旅遊區、福建土樓旅遊區、畬族文化旅遊區和朱子文化旅遊區為重點,整治旅遊景區,提升文化品位,進一步凸顯海峽文化旅遊的魅力。

  去年8月,福建省出臺《福建省文化旅遊業(2010年—2012年)發展規劃》,明確在三年內將打造出一批地域特色明顯、時代風貌突出,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良好的文化旅遊品牌,逐步形成一批國際知名的文化旅遊目的地。

  圍繞這一目標,福建省旅遊産業實施項目帶動,加快建設重點旅遊項目和重點旅遊增長區,去年全省完成投資232億元,在建旅遊項目427個,21個列入省重點旅遊項目,超額完成年初計劃投資28億元。在第六屆旅博會上,福建省共簽約旅遊投資項目46個,總投資277.83億元。

  與此同時,福建省有計劃、有重點地推動泰寧尚書第、朱熹墓等一批重點文物保護規劃和保護維修方案的編制工作,啟動泉州天后宮等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工程;福州三坊七巷建築群的宮巷林氏民居等重點保護工程竣工;啟動閩南紅磚建築群等新的項目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錄,進一步挖掘文化內涵,打響品牌。

  品牌提升:

  打造兩岸共同文化精神家園

  作為福建旅遊十大品牌之一,媽祖文化發祥地湄洲島是大陸吸引臺胞最多最集中的一個地方,每年前來朝拜的臺胞絡繹不絕。隨著媽祖信俗申報“世遺”成功,湄洲島的知名度不斷提高,有力地推動了媽祖文化和旅遊産業的深度融合,促進了海峽旅遊和兩岸交流合作的蓬勃發展。

  據了解,目前每年到湄洲進香、旅遊的海內外遊客超過100萬人次,其中臺胞超過15萬人次,臺灣有1200多家媽祖文化機構與湄洲祖廟建立了聯誼聯繫,媽祖文化已成為聯結兩岸同胞的重要精神紐帶。

  閩臺同祖同根,80%臺胞的祖籍地在福建,祖地文化對臺胞有著強大的吸引力。近年來,我省不斷挖掘閩臺文化底蘊、著力提升各類文化節慶活動的層次和水準,形成了媽祖文化、閩南文化和客家文化等多個具有相當影響力的文化旅遊品牌,深受民眾喜愛。武夷山朱子文化節、海峽兩岸開漳聖王文化節等相關項目活動持續運作,不斷深化對臺交流合作,打造兩岸共同的文化精神家園。

  今年春節期間,全省各地舉辦的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吸引了眾多臺胞回鄉過節。從除夕到正月初五,僅泉金航線6天就運送旅客1649人次,其中入境旅客1144人次。

  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升溫,進一步拉動了福建省臺胞入境旅遊市場的增幅。據統計,去年我省接待臺胞達156.92萬人次,同比增長27.1%;經福建口岸赴金馬澎和臺灣本島旅遊人數達18.9萬人次,同比增長74.06%。福建已成為兩岸旅遊交流合作的主要通道和重要區域。

  “今年是中華文化遊主題旅遊年,我省將充分挖掘和利用現在的文化旅遊資源,通過舉辦系列主題節慶活動,拓展兩岸共同的文化內涵,提升海峽旅遊品牌。”省旅遊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同時爭取成為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省份,並爭取福建居民赴金馬澎個人遊先行先試,爭取在臺灣本島設立海峽旅遊推廣中心。”(記者 儲白珊 余瀟)

 各地涉臺活動   新聞排行  地方快訊

[責任編輯:石宏]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