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兩岸文化名人臺北暢談清王朝治亂興衰

2014年07月29日 11:28:5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大清盛世——瀋陽故宮文物展”日前在臺北開展,作為展覽的系列活動之一,主辦方30日邀請大陸知名清史專家閻崇年、臺灣佛光山星雲法師等兩岸文化名人就清朝治亂興衰的話題展開對談,吸引不少民眾到場聆聽。

  閻崇年認為,清朝前六位皇帝經歷了王朝從“興”到“盛”的過程,原因就在於這幾位皇帝都比較優秀和勤政,國家得以長治久安,用《尚書》裏的話概括就是“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閻崇年進一步將清王朝興盛的歷史經驗概括為“四和”,即“天和、地和、人和、己和”。對於人們不太熟悉的“己和”,他解釋為“三個平衡”:生理平衡、心理平衡和倫理平衡。

  閻崇年因為主講“正説清朝十二帝”等電視節目,在兩岸都擁有相當高的知名度,他此次專程來臺參加“瀋陽故宮文物展”開展儀式及相關活動。

  星雲法師則在對談中提出“五和”的觀點,即“自我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靜、社會和諧以及世界和平”。

  他借用清朝治亂興衰的歷史過程表示,一個社會需要公平、公正,人與人之間需要包容、尊敬,“説好話、做好事、存好心”,這樣的國家才能和諧。

  “瀋陽故宮文物展”主辦方檯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張譽騰表示,希望借這樣的展覽架起兩岸文化交流的橋梁。臺灣歷史博物館中最古老的展品來自河南殷墟,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到兩岸文化的淵源。加上此次瀋陽故宮博物院,臺灣歷史博物館已經同大陸的6家博物館結為“姊妹館”。

  談到舉辦“瀋陽故宮文物展”的初衷,張譽騰説,歷史像一面鏡子,可以“知興替,鑒古今”,了解歷史不是為了獲得茶余飯後的談資,而是希望借此對社會、家庭、個人産生啟發和幫助,這也是辦展的最大意義所在。

  正在臺灣歷史博物館舉行的“大清盛世——瀋陽故宮文物展”將持續到5月1日,展品是從瀋陽故宮珍藏文物中精心選出,包括清太祖、太宗、順治、康熙、雍正、乾隆皇帝以及孝莊皇太后等清朝創立到盛世時期“六皇一後”的御用文物精品。

 更多特別推薦   新聞排行  地方快訊

[責任編輯:石宏]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