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兩岸信眾“媽祖故里”海祭媽祖 展“世遺”風采

2014年07月29日 11:34:12  來源:中新社
字號: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媽祖信俗”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海祭媽祖大典,16日在“媽祖故里”福建莆田湄洲島重現,兩岸媽祖宮廟負責人和當地數千名漁民,同海內外近萬名遊客參加了海祭大典,場面宏偉莊重,展現了媽祖信俗的獨特風采。

  今年10月16日(農曆九月初九)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羽化升天1023週年,在媽祖信俗“申遺”成功後的第一個媽祖升天紀念日,兩岸各媽祖宮廟為進一步傳承媽祖信俗,弘揚媽祖文化,把民間自發組織的海祭媽祖儀式進行規範並集中展示。

  當天下午,湄洲島鵝尾山青浦澳口海天一片蔚藍,岸邊人頭攢動。在兩岸海祭媽祖大典開始前,數百艘漁船整齊地停靠在澳口,各艘漁船上都挂上天上聖母旗和各種彩旗,供桌上擺滿了五果六齋、各類糖果、點心等素食供品。湄州媽祖祖廟、臺灣大甲鎮瀾宮等兩岸20多個媽祖宮廟負責人和當地漁民、遊客就地持著香火和榕樹枝站立待祭。

  14時18分,象徵財如水漲的海水漲了起來,湄洲媽祖祖廟通讚宣佈祭海儀式開始,一時間81響禮炮和鼓號齊鳴。半個小時的海祭大典儀程遵循古禮,共由鳴禮炮、迎神、向媽祖敬獻花籃、上香、行三鞠躬禮、奠帛、恭致祭文、行六獻之禮、行放生禮、焚祭文焚帛、送神開漁等13個環節組成。

  在本次兩岸海祭媽祖大典中,在行六獻禮時,海內外信眾代表先後向海中撒菊花、奉鮮果、敬香茗、灑美酒、獻貢品、施水燈,分別代表懷念媽祖、普渡眾生、壯行船隊、感受溫馨、祈盼豐收、感恩海洋六種含義;大典還行放生禮,主祭人、湄洲女和一群兒童分別抬著海龜、提著中華鱟、捧著盛魚苗的小玻璃缸走向海邊,逐一將海龜、中華鱟、魚苗投放大海,船隊的船上人員也向大海放流魚苗,體現了善待海洋、普度眾生、和諧和睦的媽祖精神。

  湄洲島管委會主任唐炳椿介紹説,兩岸海祭媽祖大典的舉行,體現了保持傳統民俗文化、尊重民眾紀念海神媽祖的樸素感情、增強兩岸民眾廣泛認同感、倡導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湄洲島是媽祖的誕生地和升天地。據載,媽祖原名林默娘,生前樂於助人,西元987年農曆九月初九日在湄洲島海域救助遇險漁船時獻出年僅28歲的生命,島上漁民為紀念這位好姑娘,除在湄峰上建祠奉祀外,還在每年九月初九日媽祖遇難紀念日自發地在海邊沙灘上擺供桌祭奠媽祖,表達對她的懷念之情,並祈願媽祖保祐親人出海平安,從而逐漸形成一種飽含濃郁漁家文化特色的海上祭媽祖的原生態民俗活動。(記者 詹托榮)

 各地涉臺活動   新聞排行  地方快訊

[責任編輯:石宏]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