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臺灣教授:大陸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人溶化”

2014年07月29日 11:38: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臺灣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蘇永欽在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出版的8月份《交流》雜誌上刊載署名文章,回顧他十年來在兩岸法學教學交流過程中的一些感觸心得。蘇永欽表示,大陸學生學習的熱情簡直到了“讓人溶化”的程度,而他在大陸教學的一些場景,也讓他覺得“教了一輩子的書,夫復何求?”同時,他也遺憾的表示,這是兩岸學子對比最強烈的地方。

  蘇永欽回憶説,他加入兩岸法學交流,起于十年前,最初是美國福特基金會贊助的一個項目。2005年,第一次用學術假到大陸清華和北大法學院上了一個學期的課,去年春天他第二次去大陸開課,是到風景優美的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他於今年初用學期結束的空檔,再去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講了一次課。他大概在十幾所高校開會演講座談,不知不覺已經變成往返兩岸的“老鳥”。

  談起大陸教學的整體印象,蘇永欽説,他看到很多,學到很多,“真的不虛此行”。他説,他的課程都是為碩博士生開的,演講對象則從大學本科生到老師都有,但不管是哪些人,也不管是前排高校或排名較後的高校,學習的熱情都到了“讓人溶化”的程度。

  蘇永欽回憶,2005年,他有一次去中國政法大學演講,大講堂擠得水泄不通,在站著聽的學生中,他看到有人弓身讓另一個同學在背上做筆記。還有一次到武漢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演講,因為人多而臨時換教室,他與學生一路走,就見到學生成群從身邊急奔上樓,搶位子。

  大陸學生聽課和問問題的認真,更是讓令蘇永欽難忘。他在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上的課,從八點半到十二點,中間休息十分鐘。第一天他在十一點多就停下來,想多聽聽問題,確定講的方向、程度是否剛好,結果發現問題都能扣緊講課內容,而且很有深度,以後每天都留一小時討論,最長的一次,延長到下午一點才下課。“百人左右的大班,每天都有這樣熱烈的討論,真的難以想像。”

[責任編輯:石宏]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