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臺灣《萍水相逢》欄目記者在鞍山體驗熱礦泥

2014年07月29日 11:38:52  來源:
字號:    

  台灣網7月29日鞍山消息 日前,臺灣中天電視臺《臺灣腳闖關東》欄目記者興致勃勃的來到鞍山湯崗子溫泉療養院,在院負責人陪同下,先後拍攝了熱礦泥、診療樓、龍宮、龍鳳池等聞名中外的溫泉玉池。

  主持人在理療醫生的指導下躺在泥池裏,然後醫生用76熱礦泥覆蓋在她的身上,親身體驗到了熱礦泥那火辣辣的熾熱感覺,15分鐘時間過去了,主持人結束了熱礦泥的治療體驗,頓時感覺周身格外輕鬆和愉快,體驗到了熱礦泥神奇的治療作用,仿佛周身熱血洶湧,渾身暢快淋漓。

  醫院負責人介紹説,熱礦泥功效有很多,可以治療風濕病、肌肉勞損、改善組織血液供應,提高新陳代謝和氧化過程,促進再生能力。

  體驗完熱礦泥,又來到珍療樓,主持人在醫生的指導下親身體驗了蠟療、針灸、火罐等傳統診治方法,使人耳目一新,感受到理療診治的神奇。

  走進龍宮,記者看到當年溥儀皇帝洗浴溫泉的龍池和婉容洗浴的鳳池,圓形的浴池,華貴而富麗,彩色的瓷磚壁畫描繪的是龍鳳戲水的畫面,富貴而莊重,顯示當年修建龍宮時候的奢侈程度,記者們拍下了這些珍貴的鏡頭,也被這裡所發生的歷史故事深深的吸引。

  湯崗子溫泉源遠流長,據史料記載,早在唐代初年即被發現,傳説唐太宗征東時,其官兵曾在此溫泉洗浴戰傷;此後,不斷有人來此洗湯健身祛病。《中國名勝辭典》在湯崗子溫泉辭條中有“泉水的利用久遠,金天會八年(1130年——編者),太宗(指金太宗——編者)曾赴此溫湯,遼、金時在此附近設有湯池縣,縣當以泉得名。”的記載。清朝乾隆皇帝祭典“其太祖宗發祥地”去瀋陽掃墓,曾三次路經湯崗子,並駐輦洗浴。日清戰爭後期,俄軍進駐湯崗子溫泉地,在此建立官兵療養所,始興土木,但未及完工,日俄戰爭爆發,日軍又在此設“滿洲軍總司令部”,此後又設“陸軍轉地療養所”。斗轉星移,入侵者先後退出歷史舞臺,湯崗子溫泉仍在日夜流淌。段段歷史,無不見證了鞍山這座城市的過去和現在,有苦難心酸,也有今朝綻放勃勃生機的時刻。記者們既有溫泉水、熱礦泥舒身的體驗,又有聆聽發生在這裡的許許多多動人的故事,在今天這座美麗的城市裏,湯崗子溫泉療養院正以嶄新的笑容煥發勃勃生機,迎接四面八方的來客,兩岸同胞共用這秀美的泉水,體驗這富美的熱礦泥。(台灣網鞍山市通訊員楊志峰)

 各地涉臺活動   新聞排行  地方快訊

[責任編輯:石宏]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