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臺灣端午習俗趣談 “午時水”與鄭成功

2014年07月29日 11:42:45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一直以來,臺灣有三大民俗節日,即寒冬時的春節、金秋的中秋節以及充滿初夏氣息的端午節。

  臺灣的小朋友或許不一定知道端午節的意義,但從幼兒園開始,在端午節一定都玩過一個遊戲,那就是“立雞蛋”:誰能在端午節當天正午整點,把一個雞蛋立起來,就能得到好運。一般認為端午節正午,陽氣最重,所以能將雞蛋立起。這個習俗來由已不可考,可是從小到大都玩得樂此不疲,玩的時候也各出奇招,有點像是一種儀式在玩了。

  跟大陸許多地方一樣,臺灣端午節都會賽龍舟、喝雄黃酒、門前挂艾草、小孩配香包、吃粽子。本來劃龍舟是個比較傳統的活動,年輕人不是太感興趣,不過這幾年各縣市消防隊紛紛組隊參加,消防猛男個個身強體壯,皮膚曬成健康的古銅色,穿著小背心露出一身肌肉,每次出場都引來許多女生尖叫,結果這些消防猛男不但吸引了大批年輕女性同胞熱烈關注龍舟賽,後來還出了月曆集,一時洛陽紙貴。

  而粽子在小小的臺灣,樣式可謂五花八門,至少有七八種不同的流行做法。臺灣粽一直有“北部粽”、“南部粽”之爭,各有愛好者,北部粽主要是將糯米事先調入醬油炒過燜過再加配料包起來,吃起來粒粒分明;南部粽是將生糯米及生花生用水泡開加入配料,再將整個粽子放入鍋中用水煮熟,糯米因此軟而綿密;口感上,北部粽有嚼感,南部粽有黏性;另外還有臺灣客家人常吃的“鹼粽”也有一定的支援者。

  臺灣文化的開始跟鄭成功來臺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端午節在臺灣有個特殊的習俗,就是取“午時水”,傳説當年鄭成功收復臺灣後,部隊一路從南向北,行經臺灣中部大甲的鐵砧山時已經沒水了,可是又找不到水源,鄭成功情急之下向上天祈求後,便用寶劍往地上一插,把劍拔起來後果然泉水如涌;當天剛好是端午節正午,所以這道水便稱為“午時水”。午時水這個説法慢慢從臺灣中部傳開後,每到端午節民眾都會到廟的井裏或登高去山泉裏求“午時水”。

  午時水在古時又名為陽水,可避邪去晦氣,來灑凈房宅有清凈效果;另外有很多人覺得“午時水”可以經年不腐,喝了或拿來泡茶還有強身健體、美容的功效,所以臺灣俗語也説“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臺灣還有許多人喜歡收藏午時水的“年份”呢!

  中國地大物博,每一個地區省份的習俗都不太一樣;説起來端午節這個節日基本上是跟“水”有關的節日,所以在多水氣候又較濕熱的南方比較流行,習俗大同小異,但臺灣先民將這個節日帶過來時,多少又融合一些本地特色,充滿了臺灣本地的活力。

  (作者廖信忠 係土生土長的臺灣作家,2007年第一次來大陸,之後便在大陸邊工作邊遊歷。2009年以平民視角講述臺灣老百姓故事的《我們臺灣這些年》熱銷全國。)

 更多特別推薦   新聞排行  地方快訊

[責任編輯:石宏]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