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漳浦全力打造閩都畬族文化中心 發展民族風情遊

2014年07月29日 11:47:10  來源:東南網-福建日報
字號:    

  東南網-福建日報1月19日訊(陳毅聰 邱耀斌 藍永義 文/圖) 1月17日,由6位臺灣藍氏宗親組成的旅遊團專程來到漳浦縣赤嶺畬族鄉石椅村參觀“漳臺藍氏暨閩南畬族博物館”(如圖),對館內有關畬族歷史、民族風情和文物的展示讚不絕口:“想不到我們在這裡的根有這麼深!”

  這座位於石椅村的省內首家成規模的畬族博物館,建築立面呈弧傘形,特別引人注目。該館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47平方米,于2006年開始籌建,先後投入建設資金150萬元,現已佈置展館面積200平方米。館內設有中國畬族源流和分佈、中國畬族民俗文物、漳浦畬族歷史人物和史跡、漳浦畬族地區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四部分。

  據悉,在前不久省政府公佈的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漳浦縣著名平臺將領藍理的墓葬以及由他主持修建的藍氏家廟“種玉堂”因其深厚的涉臺淵源而入選。為充分挖掘、弘揚畬族文化,擴大兩岸民間交流,發展民族風情旅遊業,漳浦縣有關部門正以此為契機,著手整合畬鄉境內的漳臺藍氏暨閩南畬族博物館、藍廷珍府第等景點,全力打造閩南畬族文化中心。

  據了解,該中心規劃總面積達300畝,總投資約3000萬元,以維修恢復古建築及環境為基礎,改造和新增建部分項目,包括閩南藍氏家廟“種玉堂”、 漳臺藍氏暨閩南畬族歷史文化博物館、畬族祖圖石刻區、畬族文化村、畬鄉風味小吃區、民俗風情表演區、畬族藝術品及土特産展銷區、農業果園觀光區八個部分,是集歷史文物、風俗民情、商業展銷、休閒農業于一體的旅遊區,具有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漳浦縣是閩南藍姓畬族文化重要發源地,全縣有畬族人口3萬多人,多分佈在赤嶺和湖西兩個少數民族鄉。其中赤嶺鄉畬族人口占92%,是福建省畬族人口比例最高的民族鄉,畬族文化積澱深厚,民族風情濃郁。近年來,赤嶺鄉高度重視少數民族族譜對接工作,成功對接臺北、高雄、宜蘭、屏東、金門、南安、惠安、安溪、永泰、寧德、蒼南、普寧等48個縣市區。據初步統計,由赤嶺祖地繁衍到各地的藍氏後裔將近40萬人,佔全國畬族人口一半。其中“種玉堂”派系下藍氏在臺灣現有人口近6萬人,主要分佈于臺北、高雄、屏東、宜蘭、桃園、金門、南投等地。

  “種玉堂”位於漳浦縣赤嶺畬族鄉石椅村西部,是漳浦藍姓畬族的祖祠,也是藍姓畬族的重要發源地,多年來,“種玉堂”祖祠一直是臺胞尋根謁祖的重要據點。據介紹,該鄉聘請漳州市青年作家西月編寫的長編歷史小説《所向無前/藍氏三傑傳》已于前年成功出版,《所向無前/藍氏三傑傳》電視劇改編工作現也已順利進行,影片可望於今年開拍。

[責任編輯:徐麗華]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