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新形勢下五緣文化與兩岸關係論壇在福州舉行

2014年07月29日 11:48:16  來源:海峽之聲網
字號:    

  海峽之聲網福州12月6日電(記者黃德展、吳丹)“新形勢下五緣文化與兩岸關係論壇”5-6日在福州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五十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論壇,多位專家就論壇主題發表了演講,並進行學術交流。

  論壇由福建省社科聯主辦,福建省五緣文化研究會、福建師範大學閩臺區域研究中心聯合承辦。論壇得到了海峽兩岸學術界的大力支援,臺灣慈濟大學、佛光人文學院、臺灣海洋大學、上海五緣文化研究會、復旦大學、廈門大學、福建師範大學都派出了陣容強大的專家學者參加論壇。

  福建省五緣文化研究會會長王碧秀在論壇上致辭時表示,五緣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門,五緣文化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去闡釋海峽兩岸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社會關係。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偉大成就也證明了,五緣文化是連結海內外華人的心靈紐帶,是溝通海峽兩岸的一座五彩橋梁,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一種表現形式,是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崛起的一種軟實力。

  在論壇上,來自兩岸的專家作了《五緣文化與文化軟實力》、《南靖長教簡氏宗族的發展及其向臺灣移民》、《論閩南民間信仰的特點及其社會功能》、《五緣基因結構下的清代閩臺貿易及未來展望》等學術演講,並進行了學術交流探討。

  來自臺灣慈濟大學的林美容教授是研究媽祖文化的權威,也是臺灣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的兼任研究院。林美容也是福建漳州南靖長教簡氏的後代,她在接受海峽之聲採訪時説,兩岸歷史的情感、文化的情感很多方面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五緣文化概括的是兩岸之間本與源的關係。在臺灣,很多媽祖信徒都會到湄洲島、到泉州來尋根,因為臺灣人對自己的本源是非常重視的。

  臺灣佛光人文學院教授卓克華在接受海峽之聲採訪時表示,五緣就是兩岸之間的DNA,而兩岸文化之間的關係也是大同小異。卓克華説,兩岸之間的文化是大同小異、求同存異的問題。卓克華特別敬仰鄭成功,因為他認為,是鄭成功把中華文化的種子帶到了臺灣。而很多臺灣民眾也都是跟隨鄭成功,或者在鄭成功開發臺灣之後從大陸的福建、廣東移民過去的,所以大陸的中華文化是臺灣的母體文化。

  1989年,現任上海五緣文化研究所所長、閩籍學者林其錟教授在福建漳州市召開的“紀念吳夲誕生1010週年學術討論會”上首先提出“五緣文化説”,之後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被人們接受。1995年,在上海成立了上海五緣文化研究會;1996年,在福州成立了福建省五緣文化研究會。五緣文化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定義,廣義是指親緣、地緣、神緣、業緣和物緣五種關係。狹義五緣指閩臺之間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的五種關係。

[責任編輯:徐麗華]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