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改革開放30年:廈門人生活“臺味十足”

2014年07月29日 11:54:42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廈門—— 大葉樟見證巨變(經典中國 輝煌30年)

  總設計師親手奠定廈門特區發展基礎

  1984年2月7日,鄧小平同志在視察廈門經濟特區時留下“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題詞。在他的直接推動下,廈門經濟特區從湖裏2.5平方公里擴大到廈門全島131平方公里,發展壯大的基礎就此奠定。

  24年過去了,小平同志當年在廈門萬石植物園親手栽種的大葉樟已然長成參天大樹。它見證了廈門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發生的歷史巨變。

  1980年廈門特區成立時,工農業總産值僅11億元,財政總收入1.93億元,外貿進出口僅1.41億美元。到2007年,廈門特區生産總值升至1375.3億元,年均遞增18%;工業總産值升至2736.1億元,年均遞增24%;財政總收入升至348.6億元,年均遞增21.3%。常住人口每人平均生産總值約7398美元,居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前列。

  以“殺開一條血路”的勇氣推進改革

  廈門特區率先在多個領域進行改革探索,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在全國第一個利用外資修建機場,組建第一家地方航空公司;成立首家中外合資銀行和首批合夥律師事務所;最早取消專業化行政管理機構、最早進行利改稅的試點工作、最早取消計劃供應;率先實行土地有償轉讓和商業用地、政府採購等公開招投標制度,等等,為國家改革開放發揮了積極的示範作用。

  為解決資金難題,通過發行債券確保能源、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順利進展;為克服用地矛盾、優化産業佈局,創造性地實施了“飛地工業”模式;為突破徵地拆遷困局和尋求被徵地農民的生活出路,創造性地實施“金包銀工程”。這些因地制宜解決發展難題的有效舉措對廈門的快速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廈臺經貿合作和交流與時俱進

  廈門大力拓展廈臺經貿合作與交流,已經成為臺商投資祖國大陸的聚集地,全市累計實際利用臺資30.31億美元。廈門已成為重要的對台貿易口岸。臺灣是廈門的第五大貿易夥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第七大出口市場。據廈門海關統計,2007年廈門對臺進出口總額為29.31億美元,在東南沿海城市名列前茅。自1987年底臺灣當局開放臺胞赴大陸探親以來,累計進出廈門口岸的臺胞已達600多萬人次,約佔同期前來大陸臺胞總數的12.8%。自2001年開通廈金客運直航以來,累計運載旅客183.7萬人次。

  如今,“臺灣元素”在廈門人的生活中已不可或缺,到“向陽坊”買早點、去“康康柳丁”歌廳唱歌、在“我家咖啡”談生意……廈門人在不經意中發現自己的生活已是“臺味十足”!

  人民共用改革開放成果

  34歲的謝曉輝一家三口最近如願以償地搬進了政府提供的保障性租賃房。廈門市政府將陸續投入約120億元用於社會保障性住房建設,在2010年以前建成約3.8萬套,解決所有低中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難。廈門還建立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體制不斷完善。

  廈門注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在城市環境綜合品質考核中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先後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 “聯合國人居獎”。(記者 蔣升陽)

[責任編輯:陳寧]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