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思路增收益 科爾沁黃牛産業大有作為(圖)

時間:2011-09-07 00:27   來源:台灣網

祥林育肥牛場裏飼養的黃牛(台灣網 陳寧 攝)

    台灣網9月7日通遼消息 科爾沁素有“黃牛之鄉”的美譽,來到了科爾沁就不能不提到這裡的黃牛産業。6日,全國知名網路看內蒙古一行來到了位於通遼市東南部的科左後旗,和科爾沁的黃牛進行了一次零距離的接觸。

    吉日嘎拉是科左後旗努古斯臺鎮的牧民,從2005年4頭育肥牛起步,通過自己多年養牛經驗積累和資金投入,到2010年4月註冊成立了自己的“祥林集貿有限公司育肥牛場”,成為了祥林育肥牛場的場長。吉日嘎拉告訴記者,目前牛場裏有育肥牛存欄300頭,年出欄育肥牛600頭,按照每頭牛可獲利1500元計算,養殖場每年的盈利可以保持在90萬元左右。

    黃牛品質優良,營養成分高,雖然市場價格貴一些,但是海內外的消費者都很認可。努古斯臺鎮黨委副書記胡金明告訴記者,通過祥林育肥牛場等育肥牛大戶的典型帶動,全鎮廣大農牧民對舍飼育肥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胡金明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全鎮常年育肥牛戶由去年的180戶、存欄2000頭,發展到現在的300戶、存欄3000頭,育肥牛戶戶均育肥10頭以上,按照每年出欄兩批,每頭牛獲利1500元計算,每個育肥牛戶在養牛業的收入就可達到30000元。

    大力發展黃牛産業,這不僅是努古斯臺鎮增收創效的新思路,更是科左後旗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通遼市宣傳部副部長武隨文表示,該旗依託品質優良、數量眾多的黃牛資源,通過“小規模、大群體”的模式,大力發展黃牛産業,使黃牛産業由粗放經營向集約化經營轉變、由單一的數量型向品質效益型轉變、由小市場向國內外大市場轉變,全力打造中國最大的牛肉産業大旗。

    作為全國牛業第一“中國馳名商標”,科爾沁牛業已經成為中國牛業的第一品牌。目前,科爾沁牛業的産品已經遠銷中東、東南亞、香港等地區,年創匯300多萬美元,天然綠色的草原黃牛已揚名世界各地。(記者 陳寧)

努古斯臺鎮祥林育肥牛場外景(台灣網 陳寧 攝)

進入活動專題>>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