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10天,讓你愛上內蒙古

時間:2011-08-30 13:51   來源:正北方網

  回來幾天了,我還一直回想著馬頭琴那悠揚的聲音,回味著草原上奶茶的幽香和手把肉的味道。

  我雖然生活在內蒙古,卻一直沒有機會好好地在自己家鄉走走看看,7月29日,“草原之星”內蒙古全境遊旅遊專列的開通,讓我歷時10天,行程7134公里,實現了出行一次遊遍家鄉的願望。

  回首整個旅程,從體驗遠古的蒙古族遊牧文化到現代的東風航太城;從廣袤無垠的巴丹吉林沙漠到綠色凈土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從碧波盪漾的達裏湖到綠海茫茫的額爾古納根河濕地;從雄渾壯觀的成吉思汗陵到地質奇特的阿斯哈圖石林。

  一路上,我跟隨火車欣賞著沿途的自然風光,感受歷史文化、體驗著內蒙古特有的民族風情。

  中國秘境阿拉善

  在我的印象中用10天坐火車旅遊,在火車上的時間,一定非常枯燥,為此我還特意帶了幾本書用於消磨在火車上的時間。等一上了火車,讓我感到意外的是,這個由新型空調軟臥列車組成的“草原之星”旅遊專列,不但配備液晶電視和蘋果掌上平板電腦等娛樂設施,竟然還配有KTV車廂讓遊客們盡顯歌喉,隨行的呼和浩特鐵路局文工團的演員們還為遊客表演了歌舞、相聲等節目,讓遊客在歡聲笑語中忘卻了旅途的疲憊。

  不知不覺過去了17個小時,“草原之星”到達了有中國秘境之稱的阿拉善盟,在這裡,身著傳統蒙古族服飾的阿拉善盟額濟納旗人為遊客們獻上了當地蒙古族在接待尊貴客人時的最高禮節——藍色的哈達。

  我雖然身為內蒙古人,也是第一次來到內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藍色的哈達、載歌載舞的歡迎儀式讓我感受到當地人的熱情好客。

  在去東風航太城參觀的路上,在茫茫戈壁沙漠中行進,唯一能找到的變化只有太陽東升中劃出的影子。在這荒蕪無垠的大地上,突然看到一片胡楊,不可不謂之奇跡。金色的陽光傾斜的打在胡楊翠綠的樹葉上又倒映在黑水河裏,仿佛一幅靜止的油畫。胡楊的美,不可言語。

  當地的導遊講解到,這還不是參觀胡楊最美的季節,等到了九月中旬,胡楊的葉子會變成金黃色,此時黑水河畔的金色胡楊林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秋天。

  做了近3個小時的大巴車,我們到達了東風航太城,參觀展覽館、發射塔、問天閣等對遊人開放的愛國主義教育景點。我駐足在問天閣內部的玻璃窗前,重溫了中國宇航員從這裡出發進入太空那激動人心的時刻。

  東方紅一號和中國遠端運載火箭等模型、中國載人航太歷史圖片展、發射塔也深深的吸引了我,讓我第一次直觀的了解了中國載人航太和火箭技術不斷進步的歷史進程。

  第二天一大早,幾名攝影愛好者來到了離駐地近40公里的“怪樹林”,這裡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怪樹林”是被稱為植物的“活化石”胡楊枯死後形成的,“怪樹林”裏2000畝枯死的胡楊“陳屍”遍野,被稱為胡楊的墳墓。當地人稱胡楊“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胡楊本身特有耐腐蝕的特點,讓它以最原始的風貌直立在戈壁沙漠中,滲透出一股猙獰恐怖的氣氛,令人毛骨悚然。

  當一輪紅日從遠處的沙漠中冉冉升起,不遠處沙漠中“怪樹林”裏大片枯死的胡楊林在陽光照耀下,散發著金紅的光芒,蒼涼、悲愴、猙獰恐怖的神秘氛圍,吸引著攝影愛好者們不停的按動快門。

  “草原之星”停留在阿拉善的兩天時間裏,我們參觀了的千年胡楊林、西夏古城黑城遺址、東風航太城、居延海、怪樹林等旅遊景點。

  地質奇觀克什克騰

  8月2日清晨,“草原之星”到達克什克騰旗嘎拉德斯汰火車站,在當地導遊的帶領下我們坐車前往達裏湖。

  達裏湖是內蒙古四大內陸湖之一,呈海馬狀,達裏湖還有崗更諾爾和多倫諾爾湖兩個姊妹湖,亮子河、貢格爾河、沙裏河宛若引線一樣將三個湖泊穿在一起,形成面積238平方公里的高原湖區,當湖面平靜,宛如鏡狀;當氣團變生,便波翻浪涌。達裏湖歷來就以瑞麗的風光和富饒的物産聞名於世。

  汽車行進1個多小時後,幾個風車的剪影高高矗立在遠處緩坡的最高處。導遊説,看到風車,離達裏湖已經不遠了。

  可能是因為達裏湖的湖水是鹼性的緣故吧,離遠看,湖面的顏色如大海一般湛藍,通過棧道穿行在長滿灌木和蓬草的濕地前往達裏湖邊,我們邊走邊不時向湖中張望,幾艘快艇在湖面飛馳,一些遊人慢慢的劃著小船,不時的聽見湖邊傳來遊人歡笑的聲音,走近湖邊一看,原來是遊人們在湖邊的淺水區淌著湖水,打著水仗。

  不知不覺中我們也脫下鞋,淌起湖水加入了打水仗的行列,雖然渾身淋滿了湖水,但踩著柔軟的白色細沙上,站在微涼的湖水中,看著近處碧波盪漾的湖水,遠處綠油油的草原,讓我們這些生活在城市裏的人,感覺就像在夢境之中。

  中午吃完當地特色的全魚宴,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趕往另一處景點,參觀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阿斯哈圖花崗岩石林。

  步入了地質公園,阿斯哈圖花崗岩石林在山頂,還有段距離,我們坐著景區的遊覽車向山頂行去,經過一大片白樺林,那沿著山路的白樺林俏麗多姿,草地上開滿的野花爭奇鬥艷,是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的另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到了山頂,我們看到了聳立在白樺林間各式各樣由奇異岩石形成的獨特石林景觀。每座石林層層疊疊的,就象一塊塊的石板壘起來一樣。石林很高大,看上去每塊石頭都快要落下來的樣子,其實它就是那樣的,通過天長日久的岩漿、冰川、凍融,風蝕及重力崩塌才造成現在的這種形態,很奇特。

  阿斯哈圖花崗岩石林由幾個山頭的石林組成,或成群,或獨立,山山各具特徵,峰峰景色不同,有的石林像落在山頂的雄鷹,有的像摩天柱、有的像城堡,大小石林千余坐,險、秀、雄、奇、千姿百態、惟妙惟肖,蔚為壯觀。

  在回到賓館在當地特有的溫泉浴中,洗去了一天的的疲勞,休息一晚後,我們坐著“草原之星”開始了下一站的旅行目的地——呼倫貝爾市。

  壯美草原呼倫貝爾

  前往呼倫貝爾市的第一站是滿洲裏,滿洲裏是中國和俄羅斯的邊境城市,滿洲裏口岸是中國最大的陸地口岸。

  我們一行來到滿洲裏口岸的國門景區,看到五星紅旗與俄羅斯的雙頭鷹國旗在國門兩側飄揚,一條鐵路從滿洲裏延伸到俄羅斯境內,一樣的土地,一樣的草原,被一道鐵絲網隔開,這邊是中國,那邊是俄羅斯。

  國門兩側的哨兵威武地站在那裏,讓人對國土有了清醒的認識。這樣的場景,過去只在影視片或小説上見過,今天站在國門前,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與我們這邊的繁華景象不同,俄羅斯那邊卻顯得荒涼,遠遠望去,沒有人煙。導遊介紹説,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人口稀少,人都跑到歐洲部分去了。

  滿洲裏是一座小城,市區主要有五條平行的街道組成,很乾淨,有俄羅斯、義大利、法國等風格的建築,充滿了異國情調,色彩明快,藍天白雲陽光映襯下非常好看。街上有不少俄羅斯人,店招也是中俄兩國文字的。這裡的商店賣著俄羅斯特有的商品,如俄羅斯套娃、俄羅斯黑巧克力、俄羅斯軍用望遠鏡等等。遊人們形容滿洲裏是“中國人到滿洲裏像出國,外國人到滿洲裏像回家。”

  “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現牛羊。” 這是我國古代詩人讚美大草原的不朽詩篇,相信來呼倫貝爾大草原旅遊的外地遊人大部分是衝著這首《敕勒歌》來的。

  8月6日,一大早,我們從海拉爾出發前往草原。我睜大眼睛向車窗外張望,——朵朵白雲懸浮天際,燦爛陽光或透出白雲或鑽過雲隙投射向草原,因這光芒的強烈不同便在這蒼茫廣饒的大地營出或碧青或嫩黃的奇異景象來,草原相接相連著鋪展的無邊無際。

  一個小時後,車隊的兩側出現了馬隊,穿著傳統蒙古族戰甲的當地牧民,騎在馬上顯得威風凜凜,護著車隊駛向草原深處,這是當地蒙古族部落最高的禮節——馬隊迎賓。

  來到目的地,遠遠望去,在萬里晴空下,是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原,一條九轉回腸、彎彎區區的河流,像飄帶一樣靜靜的流過草原,偶有羊群

  漫遊在青草間,在那或近或遠處一個個蒙古包如珍珠般座落在青青草色間。我仰天躺在河邊一群靜靜地吃著青草的牛群之中,感覺從來沒有的放鬆。

  中午,我們吃到了最純正的蒙餐,吃著手把肉、烤羊腿、烤羊排、手撕羊肚,喝著幽香的奶茶,聽著悠揚的馬頭琴。

  當地的牧民説,這裡生長的好多植物都是名貴的藥材,有人説這裡的牛羊“吃的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因此這裡的牛羊肉和奶製品都特別好吃,自古以來就是朝中的貢品,

  8月6日晚上,在呼倫貝爾特有的民族——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鄂溫克族原生態歌舞《敖魯古雅》的那獨特悠揚的歌聲中,我們乘坐“草原之星”返回呼和浩特。

  雖然這10天裏我們參觀了近20個景點,但我最感興趣的還是草原,滿目的蔥翠、飄香的牧草,蒼穹碧野無邊無際,在這深遠浩瀚的天地之間,感覺人竟是那樣的渺小,沒有任何的藏身之處,就覺著,在那高高的雲端上,總有著蒼天在靜靜地俯視。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