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風光看不盡──內蒙古全境遊觀感

時間:2011-08-30 13:49   來源:正北方網

  盛夏時節,正是內蒙古最美的季節。由呼和浩特鐵路局和內蒙古旅遊局聯合承辦的“草原之星”全境遊旅遊專列開通。我有幸乘坐首發專列,暢遊全境。旅遊專列西抵阿拉善的額濟納,東達呼倫貝爾的滿州裏,十日行程,縱貫全區。一路風光,滿眼滿心。倘若一定要我用簡短的話語概括此行的感受,那就是:熱燥濕涼全體驗,一路風光看不盡。

  額濟納的“熱”

  “草原之星”全境遊的首站是中國秘境額濟納。遊覽額濟納,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熱”。不論是天氣,還是人心。

  當列車駛向額濟納時,透過玻璃窗向外望去,茫茫的戈壁和褐色的山巒,一下子觸動了我的記憶閘門:幾年前的一個盛夏,我因公從阿左旗乘汽車去額濟納。整整一天的行程,沿途除了大漠戈壁,連只蒼蠅都看不見,偶爾看到的只有丟棄的拋錨汽車的外殼。那是第一次,出於好奇,中途還停車下來,每次打開車門,一股灼熱、乾枯的熱浪便憤然襲來,眼前仿佛有萬朵金星在閃耀。這就是額濟納給我的第一印象。

  列車抵達額濟納,根據安排,我們主要參觀遊覽了黑水城、怪樹林、居延海和東風航太城幾個景點。

  黑水城坐落在達來呼布鎮東南25公里的沙磧中。這座絲綢古道上保存最為完整的西夏古城遺址,距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我們來到黑城時,正值高溫酷暑的天氣。毒辣的太陽通過陽傘傘柄的頂端將熱浪傳導給了傘柄的把手,撐著陽傘的手燙得心忍難耐。境內全是黃沙,有些光腳穿著涼鞋的遊客被烤炙得無處躲藏。古城邊角上聳立的高塔在漫漫黃沙中,仿佛用自己的身軀測試著地表的溫度和濕度,為遠道而來或遊覽、或探秘、或尋寶的客人提供獨特的服務。

  回來的路上,途經“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怪樹林。乾旱、酷熱的氣候,將胡楊林美麗的外表剝蝕精光,留下的只有裸露的軀幹和奇異的造型。千百年來,依然挺立的樹榦,仿佛黑將軍和他的將士們不死的靈魂,繼續與這乾旱酷熱的生存勁敵進行不屈的戰鬥。

  在這酷熱難耐的時刻,我們來到了位於額濟納北部形如新月的居延海。在大漠戈壁之中,能夠看到這片湖水,一顆枯熱的心瞬間得到了濕潤和慰藉。但當我們下車走近湖畔時,遠沒有想像的那麼好,站在湖畔上吮吸的依然是幹熱的風。廣袤的大漠中,這彎湖水,實在是杯水車薪。昔日唐代詩人在《出塞行》中描述的“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的壯觀景象何時再現?!

  正是在這片乾旱酷熱的土地上,鑄就了額濟納人一代又一代與乾旱酷熱生存勁敵進行鬥爭的堅韌耐力和對外來客人的包容大度。在額濟納的歡迎和歡送儀式上,從身著民族服裝的老大爺、老大娘到手捧哈達和銀碗酒的小夥子、小姑娘,為了迎接和歡送遠道而來的客人,烈日炎炎下在車站廣場一呆就是幾個小時。晚上烤全羊的招待宴會,更是把額濟納人的純樸率性、熱情好客展示得淋漓盡致。在這片乾旱酷熱的土地上,同樣也鑄就了航太科技工作者對航太事業的執著熱愛和奉獻精神。地處甘肅、內蒙古交界處的巴丹吉林沙漠西部,中心在額濟納境內的東風航太城,是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導彈、衛星和運載火箭發射中心,也是中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太的發射基地。正是大漠的酷熱鍛造了航太人堅忍不拔的意志和火熱的激情,曾先後創造了中國航太發射史上帶有標誌性的“十三個第一”。東風航太城,追溯著古代飛天的圖騰和神韻,承載了我國探索太空的重任和夢想。

  鄂爾多斯的“燥”

  “草原之星”全境遊的第二站便是鄂爾多斯。在鄂爾多斯主要參觀遊覽了成吉思汗陵。列車到達鄂爾多斯,酷熱稍有退去,但乾燥依然留存,特別是參觀成陵以後,這種感覺更加強烈。鄂爾多斯的“燥”,不僅是燥熱,還有狂燥、燥動。

  成吉思汗陵坐落在鄂爾多斯伊金霍洛甘德爾敖包上,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長眠之地。成陵景區有由30多個景點組成,我們走馬觀花地參觀了氣壯山河入口門景、鐵馬金帳群雕、亞歐版圖、蒙古曆史文化博物館和中心廣場幾個景點。步入成陵景區,首先就被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恢宏博大的“氣壯山河”“山”字形門景所震懾。門景猶如一座巨大山峰從中劈開,成吉思汗躍馬雕像高高聳立,展現出一代天驕征服世界、君臨天下的磅薄氣勢和氣壯山河、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

  鐵馬金帳群雕是一組成倍放大的大型實景雕塑。望著這組群雕,我仿佛看到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如疾風閃電般的快速騎兵,聽到了狂燥不安的戰馬衝入敵陣奮力拼殺的嘶鳴聲。成吉思汗這顆燥動不息的心,將軍事指揮藝術發揮到高超的境界。他第一次實現了全民皆兵,所有蒙古人平時遊牧狩獵、戰時隨軍出征,為大規模的戰爭提供了軍事、後勤和組織保障。

  正是這種燥動不羈的靈魂和威武不屈的精神成就了人類征服的夢想,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創建立了橫跨歐亞、溝通東西、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版圖——亞歐版圖。他被稱為千年風雲第一人。

  走進以蒙古文成吉思汗的“汗”字為造型的《蒙古曆史文化博物館》,給我最強烈衝擊的是長206米、寬2.5米的《蒙古曆史長卷》油畫。油畫描述了從成吉思汗出生到建立蒙元政權直至喪失政權這206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

  中心廣場上矗立的兩塊高大豐碑,宛如一部打開的歷史巨著,兩匹騰飛的駿馬向人們訴説著成吉思汗這位世界史上傑出的軍事天才征服世界的傳奇一生。成吉思汗一生征戰,在馬背上奪得天下,戰馬也正契合了他熾熱亢奮、狂放不羈的生命活力和不甘失敗、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在人類的征服史上,恐怕無人能與成吉思汗相提並論;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他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克什克騰的“濕”

  “草原之星”全境遊旅遊專列一路向東,奔向第三站——克什克騰。經過一夜的火車,前幾天的酷熱和乾燥離我們漸行漸遠,清早到達了嘎拉德斯汰,一下車就有一股濕潤的空氣撲鼻而來。

  上午遊覽“草原明珠”達裏湖。遊覽達裏湖,要步行通過一段叢林景觀。走在崎嶇蜿蜒的叢林棧道上,我有意放慢了腳步,在兩旁茂密林木的蔭蔽下,盡情吮吸著潮濕的帶有泥土香的氣息。前行一段,便是一大片開闊的草地,其間綠草依依,星星點點的野花點綴其間,抬眼望去,草叢中的幾塊沼澤濕地中,不知名的水鳥在嬉戲。導遊小姐告訴我,現在還不是時候,每年的春秋季節,大量遷徙候鳥駐留於此,比翼齊飛、遮天蔽日,使這裡成為“百鳥樂園”。佇立達裏湖岸,只見藍天與碧海承接,草地與銀灘相連,宛如一幅濃淡相宜的大自然奇妙的山水畫。離岸的遊船拉著汽笛駛向遠處,岸邊的遊客忙著在海灘上拍照留影。我愜意地享受著這仙境般的樂園。

  下午參觀阿斯哈圖石林。阿斯哈圖石林分佈在大興安嶺最高峰黃崗峰以北約40公里的北大山上。導遊小姐介紹,阿斯哈圖石林與雲南石林不大相同。雲南石林是石灰岩在熱帶氣候條件下,經水流的溶蝕作用形成的,而阿斯哈圖石林主要是在大量冰川融水的沖蝕作用下産生的,所以也叫“冰川石林”。冰川石林由片狀花崗岩堆積而成,層次分明,在冰水沖刷的石林側面形成懸溝槽,恰似千層餅,形成了目前世界上獨有的一種奇特地貌景觀。走進阿斯哈圖石林景區,只見奇峰怪石與藍天綠樹共處一地。遠望石林,山有山形,峰有峰姿,山山各具特徵,峰峰景色不同,既有華山之險,亦具黃山之秀;近觀石林,如塔如柱、似人似獸、千姿百態、雄奇險秀,趨之若動、呼之欲來。站在石林下,仿佛穿越時光隧道,感受著一股股濕潤而神奇的冰川融水仍在消蝕著堅硬的花崗岩石,聆聽到這潺潺的冰川融水所發出的遠古心聲。此時,內心便涌動出廣袤、深邃、厚重、蒼涼的神韻。

  呼倫貝爾的“涼”

  “草原之星”全境遊的最後一站是滿州裏。到達滿州裏,頓覺涼爽了許多。連日來的勞頓和疲憊在這裡得到了消弭和沖洗。滿洲裏國門的莊嚴肅穆、額爾古納河沿岸的迷人風光、俄羅斯風情舞蹈的激情浪漫,特別是根河濕地的婉約,白樺原始森林的幽靜,呼倫貝爾草原的遼遠,更是給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被譽為 “亞洲第一濕地”的根河濕地,位於額爾古納市拉布達林鎮的西北郊。汽車一直把我們送到接近山頂的停車場,下車走不了幾步,就到達山頂。舉目遠望,額爾古納河的支流根河像一條銀色的玉帶彎彎曲曲地在平緩開闊的草地上靜靜流淌。由於河流曲流的裁彎取直而形成的多處湖泊,宛如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碧綠的草地上。為了一飽眼福,看得更清楚些,我們便順著木製的臺階下到了山下。近看岸邊矮樹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濕地上花草搖曳,婉約秀麗。風光實為巧工難繪之妙,景色卻有觀賞不盡之美。遊覽的時間很快到了,導遊小姐催促我們上車返程。大家都未能盡興,以致于大家覺得此次旅遊最大的遺憾是在這裡的時間有點短,如果再延長一天該有多好啊!

  返回的途中,去參觀遊覽了白樺林。進入白樺林,踏著鬆軟的地面,心情顯得格外清爽和愜意。那眼前一排排挺立的樹榦,宛若亭亭玉立的少女,銀白的樹皮譬如處子的皮膚。正像著名作家劉心武在抒情散文《白樺林的低語》中所描寫的“銀白的樹榦,灰綠的樹冠,隨著陣陣山風,搖曳著身軀和手臂,仿佛在向我們低吟淺唱……”

  最後一天,我們遊覽了美麗的呼倫貝爾大草原。車上,導遊講了當地民間關於“呼倫貝爾”名稱來歷的美麗傳説: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一個勇敢的蒙古族部落裏有一對情侶,女的能歌善舞,才貌雙全,叫呼倫;男的力大無比,能騎善射,叫貝爾。她們為了拯救草原,追求愛情,與草原上的妖魔奮勇搏殺,女的化作湖水淹死了眾妖,男的為尋找女的勇敢投湖。於是,她們雙雙化作了世世代代滋潤草原和她的子民們的呼倫、貝爾二湖。到了目的地,有的遊客正在排隊騎馬,我便急不可耐地獨自盡情遊覽起來。呼倫貝爾大草原,綠波千里,一望無垠。點點蒙古包,恰似綠海中的白帆;散落的羊群,猶如流雲飛絮。這正如歌詞中所描繪的那樣:我的心愛在天邊,天邊有一片大草原。草原茫茫天地間,潔白的蒙古包散落在河邊。躺在綠茵如毯草地上,看草地上醉人的綠色,看藍天上雲卷雲舒,微風吹過,心胸就會像草原一樣廣闊無垠,清涼無比。呼倫貝爾大草原不愧為“綠色凈土”“北國碧玉”的美譽。

  結束行程,遊興未盡。十日行程,不虛此行。內蒙古的風光值得一看,值得一品。

  但願這美麗的風光永駐心中。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