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的世界:多元文化魅力

時間:2011-08-30 13:25   來源:正北方網

  文物是歷史的足跡,以點點滴滴的形式記錄了人類社會的進程。元朝統治不過百年,卻給世人留下了極為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産。昨日上午,“忽必烈的世界——中國元代藝術”展覽在內蒙古博物院開幕,展覽分為4部分,匯聚了全國各地發現的120多件元代文物,分別從建築藝術、工藝裝飾、丹青曲劇、宗教藝術方面進行了展示,映證出元代都城曾經擁有的輝煌與氣派,展現了中國歷史上空前一統的乾元盛世。

  吸引眾多參觀者

  在展覽中,趙雍的《澄江寒月圖》前吸引了很多參觀者駐足,據工作人員介紹,趙雍是趙孟頫次子,善書畫,精鑒賞。其畫擅人馬、竹石及山水。此圖描繪的是冬夜江上寒月當空的景色,淡黃色的寒月與料峭的寒風與浩渺的江水和清淡悠遠的遠山形成對比,為畫面創造了清寒曠遠的意境。畫家以細小之筆描繪,筆法靈活多變,工放運用恰當,使造型堅實而又灑脫,用墨濃淡相宜,變化豐富,著色溫雅清淡,既有宋畫之境,又具元人氣質。

  在這幅《澄江寒月圖》不遠處的一個個生動穿著戲服的彩俑更是吸引了大量參觀者。“你看,這些彩俑的衣服顏色多麼鮮艷。再看,這些彩俑的表情是多麼豐富啊。”參觀者中不時地發出這樣的讚嘆聲。

  據了解,元代在繪畫、書法等藝術方面取得了輝煌成就,涌現出以專門擅長人物畫為代表的趙孟頫、趙雍父子,和以張渥山水畫為代表的一大批名家,推動了元代書畫藝術的發展。此外,城鎮經濟和文化的繁榮,已經大大促進了宋、金以來娛樂活動場所的活躍。集講唱文學與民間技藝等多種表演形式于一體的雜劇在元代逐漸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藝術門類,並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文物豐富多彩

  “在元朝,香爐由上流社會賞玩為主轉向祈神供祖為主,觀賞的功能也逐漸降為從屬地位,在器形和釉色上有了逐步的改變。元代基本上是保留了宋代瓷爐風格,以中小型香爐為主,器形以三足圓爐和鬲式爐較為多見。”在元三彩香爐前,講解員在詳細地介紹著這件工藝品。“這件元三彩香爐為盤口直徑,有長方形豎耳,耳下附獸形弧耳連接上腹部。它高50釐米,口徑24.3釐米,為弧腹,圜底,鏤空,堆塑牡丹花、寶相花,腹部前後各塑一行龍,通體施有綠釉,龍紋、花紋施黃釉……”跟著講解員的步伐一路走來,一件件元代精美的瓷器、玉器以及各種金質的首飾、玻璃製品讓人禁不住嘖嘖稱奇。

  “看完這次展覽才了解到,元代不光有氣勢恢宏的大型器物,更有精巧細膩的藝術精品。此次展覽中,來自內蒙古通遼市的玉壺春瓶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前對元青花只是耳聞,今日終得一見,真是不虛此行。”當日,一位來自青海省的參觀者對記者説。

  據介紹,元朝的統治者十分重視手工業的發展,並給予手工匠等各種專業技術人才較高的地位,成立了許多行業分工細緻的專營和管理機制,且官營手工業的數目遠過於前代。紡織品、金銀器、瓷器、玉器等製造業均取得較大成就。裝飾風格除了秉承漢文化傳統外,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因物業廣泛滲透到各類工藝品中,對中國元代裝飾藝術産生了重要影響。

  領略獨特的文化韻味

  “今天看過展覽後,真是受益匪淺,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元代的興衰。”看過展覽後,一位姓劉的女士感慨地説。

  據介紹,本次展覽是第8屆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的獻禮項目之一,陳列的120多件文物中有雕琢精美的建築構件、工藝精湛的金銀器和瓷器、華貴典雅的絲織品、晶瑩剔透的玉器等手工藝産品。這些帶有濃郁異域文化特色的文物,凸顯了元王朝作為國際性大都會的多元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魅力。同時,這些極具藝術魅力的元代文物,使觀眾感受到了元代社會繁榮昌盛的景象,領略到了元朝獨特的文化韻味。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