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建設大漠中的和美家園

時間:2011-09-02 10:32   來源:新華網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是我國重要的國防基地,也是我國北疆重要的生態屏障。“阿拉善”係蒙古語,意為五色斑斕的地方。全盟面積近27萬平方公里,約佔內蒙古自治區的1/4,20余萬人口。 

    阿拉善盟的土地資源雖然豐富,但沙漠、戈壁、草原荒漠幾乎各佔1/3,適宜人類生産、生活的土地面積僅有6%。在這艱苦環境中,阿拉善盟委行署積極推動地區科學發展,提升居民幸福指數,努力建設大漠中的和美家園。 

  “現在看到工廠冒煙心裏就發慌” 

    阿拉善盟擁有較為豐富的礦産資源,為了發展工業,阿拉善盟1997年在黃河之濱建起全盟第一個工業開發園區,由於大量引進硅鐵、電石等高載能項目,園區內一度四處黑煙,烏雲壓頂。連同周邊烏海市、鄂爾多斯市及寧夏石嘴山市的幾個産業趨同的工業園區,一片烏煙瘴氣,被稱為“黑三角”。在賀蘭山區內,不少礦山被挖平後,旁邊又堆起了另外一座廢料山。 

    現任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當時剛到阿拉善任盟長的布小林了解了當地的工業“家底”後提出,阿拉善雖然偏遠落後,但不能走這種竭澤而漁式的資源開發之路。2005年,新一屆盟行署提出全新的工業發展理念: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圍繞資源綜合利用,選擇市場競爭力持久、對地區發展貢獻長遠的項目,應用世界先進技術,依靠科學管理,推進集約發展。 

    為統一思想,布小林等盟委行署領導利用各種場合提高幹部的認識。她説,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以及礦産資源都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既是現代人的,也是子孫後代的。如果現在不注重環境保護,不做礦産資源開發的科學規劃,必然造成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破壞,從長遠和整體的發展來看,付出的成本更高、代價更大。 

    阿拉善盟副盟長田德志説,行署提出要注重處理好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當代人利益與子孫後代利益的關係,暫停新的探礦權、採礦權審批,開創了內蒙古同類工作的先河。經過整頓,全盟成功步入礦産資源有償使用和資源市場化配置的道路。 

    礦業秩序的改善使政府有能力科學地進行資源配置,一批技術高端的項目陸續落戶。立足豐富的煤炭、湖鹽和鐵礦等礦産資源優勢,阿拉善集中在工業開發區發展煤化工、鹽化工、特色冶金和電力能源産業。 

    佔全盟工業絕大部分比重的開發區從此走上了新型現代化工業發展之路,只用了3年時間便迅速崛起。現已建成鹽化工、煤化工等五大化工基地,引進吸收38項世界和國內領先的項目、技術和裝備,形成了有特色和優勢的産業結構。

  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姚澤元説:“2005年至2007年是開發區轉型升級階段,改變了經濟發展方式。作為地方政府官員,以前看不到工廠冒煙心裏發慌,現在看到工廠冒煙心裏就發慌。”2007年,開發區被列入全自治區生態工業園區示範點,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迴圈經濟示範園。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