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在科學發展中拓寬民生之路

時間:2011-08-29 16:32   來源:北方新聞網

  新世紀以來,內蒙古經濟社會逐步走上快速發展軌道,經濟總量由全國後列進入中列,一些主要經濟指標的每人平均水準進入全國前列,經濟社會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胡春華強調,各級幹部都要牢固樹立民生為本、富民優先的理念,自覺做到心裏想著群眾、做事為了群眾,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改善民生真正落到實處。自治區政府主席巴特爾則表示,改善民生千頭萬緒,關鍵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為全區人民謀利益作為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探索內蒙古特色的惠民之路。

  為帶動全區的民生事業,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今年投入788.4億元,重點推進“十項民生工程”,為民辦好“十二件實事”,使發展的成果充分惠及全區2400萬各族群眾,開創了民生工作的新局面。

  擴大社會就業 解決“民生之本”

  民生之本,就業為先。“我們要把促進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和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的基本立足點,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落實促進就業的優惠政策,鼓勵支援自主創業,實現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5萬人的目標。”內蒙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于永泉表示。

  通過採取培訓、異地安置等措施,內蒙古今年就業人數同比持續上升。根據內蒙古就業服務局的統計,上半年,全區城鎮新增就業17.64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71%,同比增加2.24萬人,增幅為16.05%。截至6月份,全區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5%,低於年初確定的控制目標。

  提高居民收入 增加“民生之源”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把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作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務,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不斷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努力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

  針對農村牧區人口每人平均收入不及城鎮居民1/3的實際情況,內蒙古堅持把農牧民增收作為工作重點,加快發展現代農牧業,大力發展綠色農畜産品種植加工基地。全區銷售收入百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達到2200家,去年農牧民通過産業化每人平均增收2677元。

  為切實減輕中低收入群體負擔,從今年1月1日起,內蒙古將個體工商戶和個人按期納稅營業稅起徵點由5000元提高到10000元。

  完善社會保障 鑄牢“民生之盾”

  為讓越來越多的困難群眾實現“安居夢”,今年內蒙古要建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44.64萬套。截至6月底,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共開工27.39萬套,開工率達61.5%。

  年初,一份實打實的“民生清單”為民生保障撐起堅強後盾:今年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水準,每人平均每人每月提高220元,平均達到每月1620元以上,僅此一項就使113萬多人受益;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平均每月提高33元,全區共有200萬群眾受益;新農合、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水準每人平均由每月120元提高到200元;全區農村牧區五保集中和分散最低供養標準分別比上年增長12%,達到年每人平均3083元和2196元……

  據統計,上半年,內蒙古本級財政用於社會保障和就業的支出達151.41億元,同比增長27%。

  發展社會事業 提升“民生福祉”

  為緩解“入園難”的問題,內蒙古今年將新建、改擴建520所公辦幼兒園。到2013年,全區三年入園率將達到70%,學前一年入園率達到85%以上,學前教育辦學條件基本達到標準要求。今年,內蒙古在加大對義務教育投入的基礎上,大力推進實施高中階段免費教育,首批約有55萬名學生受益。

  為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內蒙古將每人平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經費由每人平均15元提高到25元,農村牧區産婦住院分娩項目、農村牧區婦女增補葉酸項目、農村牧區婦女兩癌檢查項目、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項目、農村牧區改廁配套等重大公共衛生項目將讓千千萬萬農牧民群眾受益。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