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總體介紹

時間:2011-08-29 16:16   來源:北方新聞網

  一、“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簡要回顧

  全區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和保增長, 擴內需、調結構的有利時機,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全區經濟總量首次突破萬億元,地 區生産總值2 0 1 0年達到11655億元,“十一五”年均增長17,6%. 地方財政總收入達到1.738.1億元,年均增長29. 4%。全社會固 定資産投資達到8972.1億元,年均增長27. 2%,累計完成近3 萬億元,是“十五”時期的4.3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337.3億元,年均增長19.7%。

  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三次産業結構比例由2005年15.1:45.4:39.5演進為2010年的9.5:54.6:35.9,總體上完成了由農牧業主導型向工業主導型的歷史性轉變。依託資源優勢,重點發展能源、冶金、化工、農畜産品加工,裝備製造、高新技術六大優勢特色産業,推動實施工業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産業化三大戰略,發展的協調性、可持續性增強。區域發展呈現新特點,東部盟市發展加速,呼包鄂地區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穩步推進,城鎮化水準進一步提高,城鎮化率達到55%。

  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得到加強。綜合運輸體系初步形成,公路總里程達到15.7萬公里,鐵路營業總里程達到10789公里,機場增加到12個。生態總體惡化趨勢趨緩,重點治理區明顯改善,森林覆蓋率提前完成200to的規劃目標,草原植被蓋度繼續提高。節能減排紮實推進,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源消耗如期完成國家下達的控制目標,主要污染物減排總量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

  人民生活水準顯著提高。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 01 0年達到17698元,年均增長11.2%;農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5 5 3 0元,年均增長1 1.2%。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城鎮累新增就業114.2萬人,基本實現了“零就業家庭”至少一人就業的目標。金區投入近千億元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為群眾辦了“十件實事”、實施了“十項民生工程”,出臺了促進牧民增收、提高低收入群體保障標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城鄉居民普遍受益。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推進;農村牧區綜合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完善煤炭資源配置政策,開徵了煤炭價格調節基金。加強與國內外的合作與交流,高標準、高起點引進了一批大企業、建設了一批大項目,深化了與俄蒙在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合作,進出口總額增長1.4倍。

  二、“十二五”主要目標和任務

  “十二五”時期是我區加快推進富民強區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根據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自治區黨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精神,“十二五”時期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 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走富民強區之路,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科技創新能力,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現代化進程,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一)主要國標

  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 2%以上,地方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15%,金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年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8%,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 2%,城鎮化率達到60%,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平均每年超過2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削在4.2%以內,總人口控制在2520萬人以內,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5%,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0%,各項減排指標達到國家要求。經過全區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奮鬥,使我區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實質性進展,城鄉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務達到全國平均水準,社會事業發展水準全面提升,城鄉各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

  (二)戰略任務和舉措

  1.建設北方生態屏障。加大生態建設力度,草原植被蓋度由39%提高到45%,森林覆蓋率由20%提高到22%,逐步構築北方生態屏障。

  2.建設國家綠色農畜産品生産加工基地。糧食綜合生産能力達到450億廳,商品糧達到200億斤以上,形成1 1 00萬噸鮮奶、270萬噸肉類生産能力。鞏固壯大農畜産品加工業,依託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提高乳、肉、絨、糧油等農畜産品加工轉化水準,重點農畜産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5%以上。

  3.建設國家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煤炭産量達到10億噸左右,電力裝機達到l億千瓦以上,其中清潔能源努力達到能源總量的1/3左右。加快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烯烴、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五大國家示範工程建設,依託市場需求,逐步推進産業化。

  4.建設國家冶金、裝備製造基地。改造提升冶金建材工業,鋼鐵生産能力達到3000萬噸,有色金屬生産能力達到800萬噸,加工轉化率達到50%議上。依託現有龍頭企業,著力引進技術裝備先進的企業,重點發展機械製造、風電設備、新能源汽車等裝備製造業。

  5.建設國家沿邊開放重要區域。加強與俄蒙的交流與合作,加快建設滿洲裏、二連浩特開發開放試驗區和巴彥淖爾境外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示範區,提升對外開放水準。

  6.實施富民強區戰略。努力擴大就業,城鎮年均新增就業人數達到2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地區生産總值增速同步,達到全國平均水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達到全國平均水準,城鄉三項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5%,保障全區各族人民分享發展成果。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