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藝人暢談校園歌曲

時間:2012-08-20 13:15   來源:遼寧日報

  “青春萬歲兩岸校園民歌經典名曲35週年演唱會”新聞發佈會8月3日在瀋陽舉行。葉佳修、齊豫、成方圓和王潔實等兩岸藝人暢談校園歌曲。

  年近六旬的葉佳修是上世紀80年代臺灣校園民謠的奠基人,他幽默風趣的主持風格,引來現場歌迷關注。齊豫是臺灣民謠音樂代表人物之一,而成方圓、王潔實分別率先將《童年》、《外婆的澎湖灣》等臺灣校園歌曲唱給內地人聽。談起校園民歌,他們滔滔不絕,並在現場唱起《橄欖樹》、《童年》、《外婆的澎湖灣》,清新的歌聲讓歌迷感動。

   葉佳修:《外婆的澎湖灣》寫給潘安邦

  自1974年至今,葉佳修創作了近千首歌曲,其中不乏樂迷耳熟能詳的經典之作,但外界通過這些作品更多地記住了張明敏、蔡琴和潘安邦等演唱者。對此,葉佳修坦言,剛開始有些不平衡,但很快便釋然了。

  談到 《外婆的澎湖灣》,葉佳修直言,那是寫給潘安邦的,他説:“寫這首歌的時候我還沒到過澎湖,寫的也不是我的外婆,而是潘安邦的外婆。”

  葉佳修向記者講起創作背後的故事,他説:“當年在我服兵役前,唱片公司找到一個長得又高又帥的小夥子做我的接班人,那個人就是潘安邦。剛和他認識時,我心裏特別不舒服,後來因為我們都是從鄉下來的,有著相似的經歷,交流成長故事後,我就慢慢把心結打開了,潘安邦演唱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我寫的,《外婆的澎湖灣》就是根據潘安邦的童年故事創作的,潘安邦的外婆也成了我的‘幹外婆’”。

  談到校園民歌的創作現狀,葉佳修認為,我們把校園民歌定義定太窄了,有校園的地方就有校園民歌。

  談到周傑倫時,葉佳修説:“我寫的歌反映時代生活,而周傑倫表達的是當下年輕人的狀態。我並沒有把周傑倫從校園音樂中切割出去,周傑倫在內涵上和當年的校園歌曲是一致的,大家都是原創、都最注重旋律美,在音樂歷程上周傑倫和校園音樂是一脈相承的。我覺得校園民歌已經不再像我們那個年代那麼單純,但是,校園內永遠有音樂在傳承。”

  此次參加兩岸校園民歌經典名曲35週年演唱會,葉佳修不僅要登臺演出,此外還要在遼寧采風。

  齊豫:三毛説我能表現其作品精神

  齊豫當天穿著一套寬鬆式白色衣裙,給人一種很隨意的感覺。談起生活狀態,齊豫説:“想唱就唱,不想唱就做自己喜歡的事。不過我是比較幸運的,中文唱片只出7張,英文唱片也是7張,居然到現在還有人知道我。”

  説到校園民歌,齊豫表示:“我就是聽著校園民歌長大的,也是由此走上歌手之路。”關於代表作《橄欖樹》,齊豫説:“《橄欖樹》奠定了我至今不變的風格,當時三毛想把她的作品以音樂的方式記錄下來,最初的想法是找10位歌手,每人唱一首做成一個合集,後來三毛髮現還是我最能表現她的作品。其實,我完全不知道這首歌能唱火,因為發佈這張專輯後我出國讀書了。這麼多人喜歡《橄欖樹》,我想可能這首歌唱出了漂泊者的心聲吧。”

   如果不做歌手,最想幹什麼?

  齊豫説:“一個人一旦走上一條自己很有興趣的路,很難想像會再去做什麼。如果有一天我不在臺前唱歌,不當歌手,我還會從事音樂工作,大概會轉到幕後搞創作。”

  談到瀋陽,齊豫無法掩飾興奮之情,她説:“上一次來瀋陽是上個世紀90年代末的事了,那時我和弟弟齊秦一起過來,當時是第一次到東北,也確實感受到了瀋陽不同於南方的豪放和淳樸的文化環境。”而相隔十幾年再次來沈,齊豫説瀋陽的變化太大了,“這裡已經是繁華的大都市了,我的籍貫是黑龍江,我媽媽是滿族人,到了瀋陽,我有回家的感覺。”

  成方圓:青春與年齡無關

  成方圓一頭短髮、一身素裝,係一條紅綠相間的絲巾,顯得淡雅。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草塘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當她唱起《童年》時,現場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

  成方圓給人的印像是平靜的,但採訪中得知,當年她還是一個叛逆少女。從上個世紀80年代的《童年》到1998年演唱音樂劇《音樂之聲》,從二胡演奏員到國家一級演員,成方圓一直都在按照自己的軌跡演繹自己的音樂人生。

  談起校園民謠,成方圓表示,上大學時,恰逢第一批臺灣民謠進入內地,“我幾乎每天晚上都在寢室聽民謠,愛得不行。後來當了歌手,每次唱起民謠,都會深深地觸動起我的回憶,我想這就是民謠之所以經久不衰的魅力所在吧。35年來,經典校園歌曲成就了華人音樂一個個閃亮的日子。”

  不在舞臺上唱歌的成方圓是怎樣一種生活狀態?她説,每個歌手都有自己的受眾群,有些演出主辦方專門點老歌手。老歌手沒有新人宣傳、被記者粉絲“追殺”的壓力,反而活得更輕鬆。

  成方圓是內地率先邊唱邊彈吉他的歌者,如今的她更喜歡談讀書和攝影。她説:“我不懷舊,過去的就過去了,年齡的恐懼感肯定是有過的,尤其是女演員,但是我現在覺得我的聲音反而比20歲好聽了,現在還在不斷地改進自己唱歌狀態。千萬別為自己的年齡發愁,年齡可以給你帶來很多年輕時不曾有的感受,青春與年齡無關。”

  王潔實:喜歡周傑倫從《菊花臺》開始

  上世紀80年代,王潔實與謝麗斯合作將多首臺灣校園歌曲介紹給內地觀眾,他們演唱的《外婆的澎湖灣》、《踏浪》、《蘭花草》、《鄉間的小路》至今耳熟能詳。當天王潔實現場演唱了《外婆的澎湖灣》和《鄉間的小路》,給人親切、自然之感。

  王潔實留給記者的印像是雖年過花甲仍像個頑童。他喜歡上網,開微博,王潔實説:“上了年紀的人要接近新事物,不懂也不要遠離,年輕人跑,咱不能坐著,慢慢地走。在微博上跟大家交流一下挺好的。”

  王潔實喜歡周傑倫,他説,喜歡周傑倫從《菊花臺》開始,周傑倫會作曲、編曲,還能演唱,值得學習。有時演唱會上,他也唱《菊花臺》,反響不錯。

  王潔實認為,校園歌曲從臺灣萌發到被內地歌手翻唱;再到內地開始有自己的創作,如今已成為一種文化。校園民歌寄託了人們對過往美好日子的懷念,以及對未來新生活的嚮往,校園民歌的魅力是永恒的。

編輯:羅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