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維度分析徐守盛訪台的成果和意義

時間:2012-06-21 09:26   來源:紅網

  6月11日至17日,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徐守盛率團在寶島臺灣交流考察。幾天時間,代表團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的,深入花蓮、臺北、新北、苗栗、南投、臺南、高雄等縣鄉社區,看望鄉親,走訪企業,舉行會談,受到島內各界民眾熱烈歡迎。(6月18日《湖南日報》)

  雖然此行是徐守盛首次參訪台灣,卻可以用“旗開得勝”、“碩果纍纍”來形容。相關的成果各大媒體都有報道,那些面上的內容很能説明問題,也是實實在在的成效。不過,筆者想從另外三個維度來看待徐守盛率團參訪台灣的突出成果和重要意義。

  從傳承歷史的角度看。湘臺兩地交流來往的歷史源遠流長,這既源於湖南獨有的歷史文化資源,也源於湘臺兩地因人而結的血脈親情。湖南是中華始祖炎帝陵寢所在地,讓臺灣同胞在內心深處有一種同根、同源的認同感、親切感,但是這份認同又必須通過人的來往、交流,傳遞、認知,才能不斷地強化、深入,成為流淌在內心的精神基因。徐守盛此次到臺灣,特地到苗栗縣五鶴山五穀宮,與臺灣民眾共祭炎帝神農、祈願護佑兩岸同胞,就是最好的實踐和行動。也正是這樣一種歷史的、文化的淵源,湖南人到臺灣的特別多(達60萬人),湖南人嫁到臺灣的也特別多(達3.4萬人),這些個體的人是最好的宣傳媒介、情感媒介,也是最好的資源。

  從現實需要的角度看。前不久,溫家寶總理到湖南考察,稱“湖南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歷史上最好時期”。怎麼來看這句評價呢?徐守盛此行到臺灣就能充分感覺到。綠色湖南、創新型湖南、數字湖南、法治湖南建設齊頭並進,湖南的發展變化有目共睹,得到了包括臺灣在內的全國乃至全球的矚目。大家都看好湖南的發展勢頭和發展潛力,紛紛來湘投資興業,紛紛向湖南伸出橄欖枝。徐守盛到臺灣後,上至政府官員,中到企業負責人,下到當地民眾,都熱情備至、極其重視,其實質是對湖南近年來發展成就的認同和肯定,也是對“三好湖南”的讚譽和嚮往。

  從未來發展的角度看。可以説,徐守盛到訪台灣,其目的不僅在眼前,更在長遠的未來。就是希望通過交流來往,形成一個合作互動的機制,達成一個互通共用的平臺,産生一個持之有效的成果。所以,在徐守盛離開臺灣發表的感言中,一方面強調湖南將從臺灣採購特色農産品並有可能建立穩定的購銷關係,一方面再次鄭重承諾湖南將繼續努力營造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為投資者提供高效、便捷、規範的服務。這兩條,你來我往,都指向未來發展。可以預見,通過這種有實質內容的交流互動,湘臺兩地攜手並進、共創未來的空間很大、後勁很足。

  從以上三個維度分析,徐守盛此行參訪台灣,不僅取得了豐碩成果,也給我們諸多啟示。特別重視、關照情感和心靈,不僅給臺灣同胞帶來了濃濃暖意,也必將獲得各方好評。

編輯:段方君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