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湘味最多情

時間:2012-05-30 15:46   來源:特色湘菜網

  一個策字,今時已是三湘風流勁顯本色的亮麗丰采。多少人效顰策神風韻,開開心心地侃成了天南地北不著東西,也教遠在千里之外的妙齡男女不時想起湖南的電視,想起湖南的人物,想起湖南的小吃。哪怕是一碟湘味,總能有人策得讒興大增,是閒扯,是亂

  彈,反正是一種情趣和魅力。在湖南人的眼裏和心裏,能夠分享臭豆腐與湘妹子一臭一嬌,就是完美人生的兩大極致,並視為生活甚至生命中永遠追求的一種福分。走進范命輝先生的《“神策”湖南名小吃》,讀著寫著多式湘味小珍流走多情女子靚影的文字,不由再次驚嘆孔老先生“食色,性也”的經典話語。古往今來,吃食美味離不開幾盞美酒相伴,品飲美酒少不了幾言美女的戲説。美味吃多了,美酒品多了,慢慢地也成就了一種似雅又俗的美食文化。尤其是坐在市井小吃攤邊品味,更是彰顯生命和生活的本能與本色。哪怕是就著一碟空心菜、一盆口味蝦、一杯白沙啤,也能吃喝出幾句邪趣、一段情話。

  素有潑辣、溫柔、幹練赫赫聲名的湘妹子,最多的時候表現出一種多情,熱情似火,辣情如椒,柔情勝水,癡情像磐。而沾有湘妹子靈氣和慧氣的湖南小吃,更多的是給人一番多情的味兒。透視作者解讀湘味小吃的言語,總有一種迫不及待大快朵頤的衝動。想讀,欲吃。還有循著平實的美食文字去看不乏女人味的小吃風景。不論寒冬臘月還是炎炎夏日,多少妙齡少女由帥哥們牽在手裏偎在懷裏,漫步疾走似的尋找湖湘街頭飄逸臭豆腐香味的無名小攤。

  冬天清晨的少女少婦們,帶著一夜甜甜美夢或熱熱激情過後的歡悅,呷上一碗熱辣的雙燕餛飩才能擠進茫茫人群開始新的一天工作,自然也自信,紅潤的嘴唇分外性感。一碟姊妹糰子,竟是女兒的秀色、糰子的佳味以及火宮殿廟會的人氣作了一次精美融會,有人得意地談説姊妹糰子形似少女嫩乳,色白如膚,豐盈圓滿,清新軟糯,看上一眼定會生發想吃一個的感覺,吃起來更是效習不少文人墨客傾倒在飲食男女的溫柔香裏。

  瀟湘的男人唆螺,一口冰啤一顆螺,一辣一熱,一冷一燙,全身心地感受著大自然恩賜的刺激;尤其是鄰近的靚妹唆螺,纖纖蘭花指,潤潤紅嘴唇,一襲短裙露出白嫩嫩細腿架起的二郎模樣自是悠然歡欣,優雅醉人。吃,是一種文化;品,是一門藝術;無論是上流人物還是一般市民,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的吃食文化與品味藝術。時下悄然興起勃然流行的小吃文化更是導引時尚詩人走近或走進一方地域風情的特殊道路,或曲或彎,或明或晦,多多少少地飄飛出幾絲鄉味的俗氣和幾縷女人的香氣。作者坐在湖南小吃包圍的市井之中,一次次為黏有女子韻味和靈性的不同風味的食品迷醉。

  是癡性未渝,他又能想起些典故玩弄些文字品味些人生的道理;是清醒依然,他時常露幾手絕活説幾句俗事談幾位女性的食趣。其實,再俚俗的市井表達,無論是寫給火宮殿、楊裕興、甘長順和德園之類的百年老店,還是寫在口味蝦、白粒丸、蔥油餅及麻油茶等等的街邊小攤,作者都是滿懷赤情和癡情,寫下自己認真談説湖南小吃的心性與品位。

  作為性情中人,生活永遠是美好的,每一個飲食男女更是一副善解風情的模樣。就著鄉里人家或夜宵小攤能吃得有滋有味的人兒,總是把眼前的口裏的胃裏的小吃食品和感受往自己的生活上去胡思亂想,也近似一次歪門邪道的吃時解讒品時談情。善於吃的人,往往能把一碟農蔬一盤糕點,取一個似乎雅稱又不失情味的名字,還天馬行空地想出幾句古人的今時的詩文作幾分高雅的陪襯。

  有人吃著德園的包子,就能聯想到端午時分帶著幾個包子和一簍鹽鴨蛋去給岳母娘拜節,討幾分喜悅與歡心;有人聞著坡子街“三合一”的熱鹵香味油然感嘆“傳男不傳女,彌留方授藝”的信條,更能發現一份懷思傳統操守的獨愛和傳承生活樂趣的情結;有人對著火宮殿流傳的糖油粑粑,不由驚服外柔內嫩似同花季少女性感肌膚體會的作工,甜而不濃,油而不膩,光亮豐潤,宛如一種青春生活的品味或回味;有人喝著長沙人家的豆子芝麻茶,更是有人愛説有人愛聽有人愛問的快樂佳話。能夠于初登女友家時節喝上準丈母娘泡的豆子芝麻茶,那你就已經通過了最為緊張的一關,倘是其他茶類的話那就是君須多努力哦。

  千年湘味,千滋百味,養大了也養成熟了近似霸蠻而大氣的代代湘人,更迷引了也迷戀了有些多情又癡情的八方顯貴,曾賒來謫仙李太白的絕妙詩句贏來翰林曾廣鈞的赤情文字。難怪説,瀟湘熱土地,地靈人傑已是佳話傳承百代影響萬里,特別是多情湘女無不遺傳著水靈靈的模樣颯爽爽的氣質火辣辣的性情。湖湘文化博大精深,滋養他們競作風流的內質;而湖南小吃性烈味濃,餵養著他們舒懷怡心的歡容。

  能在目前市場經濟競爭時代,讓吃辣成為追求刺激的最佳表現,是一種才力與情力的內外融合。飲食湖南小吃,就是在找尋辣的感覺,更多的是一種朦朦朧又似乎懵懵懂懂的情的痛快。有的辣得張口咋舌,大汗淋漓,實際上是一種對壓力的放鬆與宣泄,辣出風格,辣出精神,辣出動力,也辣出對身邊的時尚男女或酷或靚的模樣與氣質有了些想入非非。在每一個湖南人群堆裏,最能開胃又能養眼的風景,就在用俗的方式詮解湖湘文化與湖南小吃雙重涵義的某一老店某一小攤。

  范命輝先生曾和《湖南日報》資深記者蔡棟先生以湖湘文化訪談的形式,為湘菜找到了歷史文化的文本地位和社會影響,以及現時代的發展思考與更大空間。今時又以《“神策”湖南名小吃》中的情趣湘味,偷得幾許大膽灑脫的湘女靈慧,誘引國人甚至外國好吃男女真正走近和走進湖南小吃。哪怕是偉人毛澤東喜吃的臭豆腐,還是普通小市民愛説的四娭毑,日子久了,也就覺得好吃,有味,也有趣。

編輯:段方君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