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我是真正的南京大蘿蔔”

時間:2011-10-08 18:04   來源:南京日報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余光中為懷念家鄉南京所作的這首《鄉愁》,幾乎人人都會吟誦。當83歲的他當選第二屆南京“文化名人”時,南京作曲家晁岱健為《鄉愁》譜了曲,並在頒獎晚會上表演朗誦,聽得余光中老淚縱橫。

  “我是南京人,我是真正的南京大蘿蔔!”余光中説,他不但出生於南京,也在南京接受了教育,秣陵路小學、第五中學和南京大學都留下了他的成長足跡。作為土生土長的南京人,這次能獲得南京“文化名人”榮譽,是母親城對他的厚愛和肯定。“我希望能常回來看看。我希望我的《鄉愁》能夠早日加上第五段:未來啊,鄉愁是一段長長的橋,你來這頭,我上那頭。我堅信,只要文化有交流,只要兩岸同胞認同中華文化,那麼是不會分離得太久的。因為文化血脈是無法分割的。”余光中説。

  除了詩人這個頭銜之外,余光中其實還是非常著名的翻譯家,他在大學裏學的就是外語。

  “學英文是一件好事,但千萬不要荒廢了中文。其實世界上的語言到了現代,交流很頻繁。現在又有所謂的全球化現象,所以沒有一個國家的語言能保持百分之百的本土化,一定要吸收外來語言的精粹。英文本身也吸收了許多外語,包括中文。”他説,現在有一個不好的趨勢是很多中文西化了,有的人忘記了中文原本很強的表達能力,用冗長、囉嗦、西化的語法表達思想。“有一次我出一個題目要學生翻譯,一個醫生對小孩説:Don't cough more than you can help——不要拼命咳。有人怎麼翻譯呢?‘不要咳起嗽來比你能咳的咳得更多’。”

  在余光中的經驗裏,讀文言文和古詩,對寫作會很有幫助。“文言文的簡練、對仗、鏗鏘能給我很多靈感。我給自己定下的規矩就是:白(白話文)以為常,文(文言)以應變,俚(俚語)以求真,西(英文)以求新。一個作家掌握的‘語言籌碼’越多,文字就越有彈性、越立體。” (記者 邢虹)

編輯:郭慶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