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籍臺胞炎帝故里尋根行側記

時間:2011-07-11 09:36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7月11日武漢消息 5月26日至6月1日,湖北省迎來了一批來自寶島臺灣的鄉親。一週時間裏,他們追尋炎帝足跡,在武漢市、隨州市、武當山等地進行了系列參訪活動,可謂七天交流七彩歌,一路歡笑一路情。

  此次活動由湖北省臺辦與臺北市湖北同鄉會共同組織策劃。臺北市湖北同鄉會理事長陳興國先生是此次活動的策劃者,也是“鄂籍臺胞炎帝故里尋根行”的團長。對 于出生於湖北黃梅縣的陳先生來説,此次回到故里也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他在接受華夏經緯網、台灣網、隨州日報記者聯合採訪時説:“兩岸同根同源,血濃于水。希望彼此能夠親如兄弟,和平發展。”他的這一席話也代表著隨團到來的鄉親尋根的心聲。陳興國還表示,他5歲即隨媽媽離開大陸, 2006第一次回到家鄉黃梅縣,抱著親人即痛哭不已。就連那泥巴路,都覺得芬芳無比,俗話説,人不親土親。此次,20多位湖北老鄉到隨州尋根拜祖,他們中年紀最大的89歲,最小的40多歲。另外,陳興國還特意帶來了自己的兒子,他説,“年輕一代出生在臺灣,他們可能不像我們這一代人對大陸感情深厚,但飲水思源,我希望他們能夠不忘先祖,繼承傳統!”

  時間:2010年5月27日  地點:武漢 

  場景一:黃鶴樓,中國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湖北鄉親扶老攜幼,相繼登上了號稱“天下江山第一樓”的黃鶴樓。他們一邊聽著關於黃鶴樓的建造史及歷史掌故介紹,一邊舉目遠眺武漢三鎮風光。但見遠處一橋飛架南北,長江更是滾滾東流,更有崔顥、李白等古詩涌上心頭,其美景不禁令人心曠神怡。

  場景二:辛亥革命紀念館。這裡原為清末湖北省諮議局。辛亥革命勝利後,革命黨人在此建立了中華民國鄂軍都督府(即湖北軍政府),1981年辟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重要紀念地。這裡再現了都督府成立初期的場景與風貌,全景式展現了辛亥首義文化恢宏壯闊的歷史,極大地激發了湖北鄉親尤其是老將軍們的革命情懷。大家紛紛表示要共同緬懷革命先烈,倍加珍惜兩岸關係,牢記歷史,把握現在,共同開創中華民族的振興之路。

  時間:2010年5月28日  地點:隨州

  場景一:天下隨和,光耀華夏。上午8時26分,辛卯年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暨拜謁炎帝神農大典在序禮《鐘鳴盛世》中開啟。這屆尋根節由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隨州市人民政府承辦。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昌智,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國務院臺辦主任助理龍明彪,國務院僑辦黨組成員熊昌良,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屈忠,省委書記李鴻忠,省長王國生,省政協主席楊松等省領導以及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人華僑商會、社團組織的嘉賓參加了拜謁大典。作為寶島臺灣的嘉賓,鄉親們也見證了這一莊嚴時刻。鄉親們表示:華夏同始祖,兩岸共炎黃。炎帝留下的優秀傳統文化,根植在兩岸同胞的心上;炎帝崇尚團結統一的精神,滲入兩岸炎黃子孫的血脈之中,成為維護民族團結和統一的情感紐帶和力量源泉。大家普遍認為,炎帝是民族統一的旗幟,我們緬懷炎帝,就是要弘揚民族傳統,提振民族精神,強化民族認同,實現民族統一和繁榮。謁祖活動結束後,八十六高齡的唐右泉先生欣然寫道:韶光易逝又端陽,萬里尋根返梓桑。敬拜炎黃伊始祖,文明發展與時強。 

編輯:吳捷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