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文化

時間:2012-04-26 12:27   來源:台灣網

  荊楚文化源遠流長,意蘊深遠。作為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其包含著八大主體內容。

  炎帝神農文化。湖北隨州、谷城和神農架是炎帝神農的主要活動區域。他創耕耘、植五穀、嘗百草、興貿易,開創了中華民族的農耕文明。

  楚國歷史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發祥地,楚國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國和強國之一,在8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成果。楚國獨步一時的青銅鑄造工藝、領袖群倫的絲織刺繡工藝、巧奪天工的漆器製造工藝、義理精深的哲學、浪漫詭異的藝術表現……

  秦漢三國文化。秦漢時期的湖北地區是當時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雲夢古澤、睡虎地和龍崗秦簡、張家山漢簡、漢明妃王昭君、漢光武帝劉秀、文學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資源。湖北境內還是魏、蜀、吳三國犬牙交錯、激烈爭奪的“四戰之地”,其歷史遺址跨越時空,成為三國文化的載體。

  清江巴土文化。清江是土家族的母親河,古代巴人的後裔。其婚喪習俗、歌舞曲藝、飲食服飾、建築等獨具特色。以恩施自治州和長陽、五峰兩個自治縣為主體的湖北民族地區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

  名山古寺文化。武當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形成了具有豐富內涵的武當文化。此外,荊山、大別山、大洪山、齊岳山、九宮山和黃梅五祖寺、當陽玉泉寺、來鳳仙佛寺、漢陽歸元寺、武昌寶通寺以及荊州天星觀、武昌長春觀等眾多的名山古寺以及鐘祥明顯陵等名勝古跡,都有著較高的知名度和獨特的文化內涵。

  長江三峽文化。長江三峽是中國最壯觀的峽谷,也是舉世聞名的水電能源基地。其雄奇壯麗的自然風光、色彩斑斕的人文景觀、神秘浪漫的神話傳説和峽江兩岸奇特的風土民俗,形成了具有濃厚峽江色彩的文化流派。

  江城武漢文化。武漢地處兩江交匯之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早在商周時期就是南方連接中原的戰略據點。以商代盤龍城為標誌,3500多年的建城史使武漢積澱了底蘊豐厚的文化。明清以後,武漢逐步發展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工商業城市,近現代以來更成為中國的製造業中心和重要工業基地之一。在現代史上,武漢曾一度成為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現代革命文化。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結束了帝制,以武昌起義為標誌,形成了湖北和武漢近現代史上波瀾壯闊的革命文化內涵。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董必武、陳潭秋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在武漢創立了共産主義小組,武漢曾經是大革命的中心。“二七”大罷工、武昌農講所、“八七”會議、武漢保衛戰等一系列的革命活動,構成了湖北近現代革命文化的主要內容。

  據統計,全省擁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5座(江陵、武漢、襄樊、隨州、鐘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0處,省級歷史文化名城4座(鄂州、黃州、荊門、恩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達365處。發掘于棗陽市的距今約6000年的雕龍碑遺址將中國文明史上溯了1000年;被譽為“東方第八大奇跡”的曾侯乙編鐘出土于隨州擂鼓墩;堪稱古代世界青銅冶煉技術頂峰的銅綠山古礦冶遺址位於黃石大冶;還有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楚文化的傑出代表人物屈原,民族文化交流的和平使者王昭君,古代四大發明家之一的畢昇,以其獨特的精神影響後世。

編輯:段方君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