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人家的小康夢

時間:2014-03-31 09:04   來源:人民日報

  中央臺“大山之夢”走基層大型採訪活動日前在“中國布依族第一村”貴州省六盤水市隴腳鄉補雨村啟動。補雨村村民大力發展農業産業化和鄉村旅遊,建設新農村,過上了小康生活。

  月亮河繞村走,布依族特色農家樂點綴山間,村民楊勝林和幾位布依族婦女正在屋前唱著歌織布做衣。楊勝林説,她家三畝田地流轉給企業種植紅心獼猴桃,每月每畝有700塊錢的租金收入,她每天在田間除草還能掙50塊錢,加上農家樂、賣自個兒做的布依族衣飾,她一年能掙到5萬多塊錢,織來賣的,要的人多得很。連衣服、裙子、頭帕要三千多塊錢。全是手工繡的。”

  養鴨大戶王懷書養了三千多只綠蛋鴨。因為是全生態養殖,他家産的鴨蛋在城裏的超市一隻要賣到6塊多錢,他一家每年有近二十萬的收入,每天都有7、800塊錢,我還想政府再支援我五六千隻,下一步我就是想帶動幾戶農戶。

  村支書郭榮文介紹説,全村505戶,家家都有産業,特色種養殖都組建了合作社,村裏每人平均年收入有6860塊錢,過去住的就是那個爛木房、泥巴房、拿牛屎敷起,現在家家最少都有兩棟了。現在村裏面提的要求就是‘每人平均萬元不算富,庭院住好還要栽上兩棵樹’。

  六枝蟠龍鄉法那村法那通過“四在農家”創建活動為載體,以“四季有花,三季有果,一年四季有玩法”為目標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取得明顯成效。當地農民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增收致富,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通過駐村幹部的幫扶工作,大力推動了鄉村經濟發展和各項社會事業建設,在法那掀起了農民入黨熱潮,並自編山歌《再唱山歌給黨聽》謝黨恩。

  法那村當地農民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增收致富,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通過駐村幹部的幫扶工作,大力推動了鄉村經濟發展和各項社會事業建設,在法那掀起了農民入黨熱潮,並自編山歌《再唱山歌給黨聽》謝黨恩。

分享到:
編輯:李典典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