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浮南堡到佛潭

2018年04月20日 13:39:00來源:台灣網

  年幼時記憶中的清明掃墓是家族大事,在外地的伯父、叔父堂兄弟們都要趕回來,中午吃過潤餅,大家攜帶鋤頭、鐮刀、金紙、香燭和祭品,浩浩蕩蕩出發前往村郊的墓仔埔,大家奮力把一年來雜草棘木覆蓋的墓頭清理乾淨,露出墓碑上“漳浦”兩個大字,和亡者的名諱。我總好奇的四處張望,附近墓碑上還有寫著漳州、同安等字,父親説:那是祖先在唐山的祖籍。而村中同姓人家各自形成聚落,祖籍大都來自漳州、漳浦等地。

  有一天,無意間在父親事務桌的大抽屜中發現一本年代久遠的家譜,從不同的字跡分析應經過幾代人的手筆,從正德年間的先祖記載到祖父這一代。崇禎末年由漳州府漳浦縣浮南堡二十三都董國社渡臺,始在大穆降,再徙大排竹莊。這是我第一次清楚看到宗祠中神龕裏寫著楊氏歷代祖先的真正名諱,他們的生命史真實的存在過。

  2006年暑假我因到廈門大學做研究之便,興起探訪祖譜上那個原鄉的念頭,抄了地名,心想漳浦離廈門不遠,利用一兩日的空檔前往應是可行的。當我詢問幾位住在漳浦的朋友“浮南堡”在哪?他們都沒有聽過這個地名,查了漳浦的地圖也沒看找不到,這可能是古地名,到圖書館查舊方志,也無所獲。剛好新認識的福建師大畢業生小柯熱情邀我假日同回漳浦,詢問當地的耆老,或許可以找到蛛絲馬跡;即使沒找到浮南堡,也可順便看看漳浦,畢竟祖先渡臺已是三百多年前的事,加上1949年後兩岸隔絕將近四十年,宗親中也沒聽説誰回去尋根過。

  和小柯搭上往漳浦的巴士,出了城鎮沿途所見大多是石山,少見到大片的綠野平疇。遙想當年先祖要在這片臨海的石山間討生活是多麼不易,當冒著九死一生渡過黑水溝,初見廣袤的嘉南平原是如何欣喜歡騰!小柯家在漳州市區賣水果,街坊鄰居都來看我這個獨自從臺灣來做研究順便尋根的人,異口同聲的説:“你不像臺灣來的!”因為他們見到臺灣來的人大都穿金戴銀衣著華麗,看來我刻意樸素,入境隨俗是成功的,雖然腳上那雙氣墊鞋還是泄了底,引起他們的興趣。

  隔日走入百年來湮沒在尋常百姓家的趙宋皇族後裔趙若和的趙家堡,只有易服換姓才能避人耳目,在元人的鐵蹄殺伐中殘存。雖然放下皇族的矜貴華麗,隱身村野,但是趙家堡中還是處處可見伏筆,“完璧樓”有歸趙的渴望,後院池塘的亭橋有汴京的緬懷追憶。穿梭在一落落井然有序,低調中仍見其大格局的房舍,聽著宗祠中老者談著舊皇孫的故事,猛然想起故鄉村中六順宮奉祀楊府元帥楊六郎,楊家將與趙宋朝廷關係密切,或許趙老先生知道浮南堡在哪,結果還是令人失望,不過他指引一條迷津,佛潭有許多楊姓人家,或許可以到那裏打聽消息。小柯請司機帶我們前往佛潭,二十分鐘不到的車程,經過佛潭橋,先鋒山頂的佛頭映入眼簾,隨意問個路人就將我們指引到楊氏祖廟。祖廟的宗親找來編撰《漳浦佛潭楊氏淵源考》一書的楊振芳先生,馬上解答我遍尋不著浮南堡的疑惑,浮南就是佛潭的舊地名,入村所見的佛潭橋舊名浮南橋,音近之變。沒想到踏破鐵鞋無覓處,就在我即將放棄時,輕易的得來。熱心的振芳先生贈我祖譜,並説明佛潭楊氏宗族的來龍去脈:國舅楊亮節是皇太后楊淑妃之弟,在元兵的追殺之下護送淑妃和幼主南奔,因其三子楊世隆染病寄養在佛潭村農家,沒有隨亮節公渡海避居金門。世隆公就是楊氏佛潭的開基祖,因此我的家譜除了上溯到佛潭楊氏,還可以上推到開封天波楊府,原來我們是楊家將的後代。這個新發現讓我興奮不已,當晚返回住處迫不及待的撥電話向父親報告,也在返臺後將《漳浦佛潭楊氏淵源考》帶回鄉里,開啟後來親族返祖廟尋根之旅。

  作者:楊淑娟

[責任編輯:趙苗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