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文交流著中華文化

2018年04月20日 13:00:00來源:台灣網

  曾經希望透網路結交英文母語人士,並加強英文口説能力,因此,加入”Hello Talk”(以下簡稱HT)語言交流平臺,平臺中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用著共通語言--英文在溝通,但在英語及中文母語人口數的懸殊差異、彼此志趣、時差…….等不同因素下,固定可以長期交流的英文母語人士實屬不易,3年多前,就在恢心要離開平臺時,有位浙江杭州人私訊給我是否願意當他英文口説交流練習夥伴,看了他的中國國旗,我用中文回他:我們是要用中文聊嗎?他仍以英文回答我,當時我想:既然沒有英文母語人士的最佳選擇,那我們老中自己創造英文口説環境也算差強人意,就這樣開啟我們兩岸文化英文交流迄今約4年。

  在這4年中,就像戀人般的熱度變化,從一開始對彼此的好奇,談論著海峽兩端幾十年前彼此的就學情形、喜愛的歌曲、歌手、節日、飲食習慣……等中華文化生活與習俗,乃至現今像老友般,自然分享彼此的在地生活以及一起為生活加油打氣。

  其中記憶比較深的是首先從繁體字與簡體字開始,因為它是在HT平臺動態訊息中,兩岸年輕人最易開戰議題之一,但與杭州夥伴是在尊重彼此使用習慣下,互傳各該在地字體的文章、話語,剛開始我好奇的試著練習看中文簡體字,雖然,在臺灣對有些筆劃多的字體,也有教簡體寫法,但畢竟與浩瀚的中文字不成比例,認簡體字這件事,我從不習慣到習慣、從慢讀至現今同大陸人閱讀速度後的心得是,繁體與簡體各有優劣點,大家習慣就好並能彼此尊重。

  兩岸相隔雖有差異,但在傳統中國節日卻幾乎完全相同:過新年、慶元宵、清明祭祖、端午龍舟賽、中元節、慶中秋等,這樣應是同祖先代代傳下來的吧!

  另外,在音樂方面,他與我年紀相當,雖有海峽之隔,但彼此喜愛的歌曲竟無隔閡,記得我第一首與他分享的《中華之愛》,當我唱了前句,他竟也能接唱,之後的日子也就在這種相近記憶交流中認識彼此,我認識對方的音樂實在有限,但對方了解我學生時代的歌手、歌曲卻如數家珍,他為讓我也略知一二他所處環境的歌,他親自唱他喜愛的《絨花》、《我愛你, 中國》等歌曲與我分享,雖沒同走過那時代與身處當時環境,實難有同樣深的情懷在其中,不過,是讓我見識、長智慧了。

  最近,更是在小犬欲申請就讀大陸高校的申請表中,發現兩岸用詞是有些不同及我無法確認理解的,比如“是否服從調劑”、“綜合改革”、“教育經歷證明人”……等,經過與對岸人士指點與解釋後,好不容易才填好送出,也了解各地有各地的習慣用詞,這就是生活的文化之一。

  總之。從事任何事心態至為關鍵,大家若能不預設立場、打開心胸懷及抱著好奇的心,像我們這樣兩岸人民一兼二顧的英文口説練習,都能快樂的進行兩岸中華文化交流,那用同是中文交流更能暢所欲言,了解彼此並達到一家親的圓滿境界,只要有顆“我願意”的心!

  作者:陳海棠

[責任編輯:趙苗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