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座文化靈動的城市

時間:2013-07-01 16:07   來源:新華網天津頻道

  新華網天津頻道6月30日電(記者楊維成、李靖) 九河入海,眾派同流。天津,六百餘年時光變遷,六個世紀滄海桑田,造就了這座城市中西合璧、南北相容、雅俗共賞、鮮活靈動的獨特文化風貌。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風骨乃至靈魂。沒有文化的城市,必定是缺乏生機的城市。天津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機遇,充分發揮城市文化資源、文化人才等方面的優勢,不斷激發市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文化,在日益豐富城市人民精神生活的同時,也在促進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滋養著這座城市的氣質,提升著這座城市的品位。

  民間文化 熠熠生輝

  天津的民間文化是中國文化苑中的一朵奇葩,不僅享譽國內,而且在國際上享有盛名。

  九河下梢、合流入海的地理特徵,孕育了天津“河”“海”兼備的文化特質。與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為“南桃北柳”的楊柳青年畫就是天津民間藝術海納百川、吸收融合的典範,在明朝末年就以名震全國。天津拱衛京畿,漕運發達,被請入宮的畫師極大開闊了眼界;天津水陸交通的便利也使得南方北漂的畫師帶來文人畫的影響,使其具有濃厚的國畫味道和鮮明的版味。中國傳統繪畫的皴、描、點、染技巧也被楊柳青年畫充分借鑒,並在此基礎上創新出“淡而不平、淡而有味”的獨到風格,奠定了她的地位和價值。

  創始於清代道光年間的“泥人張”彩塑,是天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創始初期,泥人張就以貼近民間、描摹生活、細膩寫實作為藝術個性的追求。泥人張第一代創作了上萬件泥塑作品,靜中求動,俗中寓雅,成為清末宮廷雅玩之物。泥人張第二代適逢洋務運動後天津對外交流日益增多,但仍忠實傳承了她的“民間性”特質。民間藝術家的目光投向現實生活,作品注重反映平民百姓的喜怒哀樂,傳遞出日趨豐富的心理變化。新中國成立後,泥人張第三代的作品更鮮活地體現了時代感,創作的多樣性達到空前的高度,成為社會性藝術事業。

  與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並稱為天津四大民間藝術的,還有技藝獨特的“風箏魏”風箏,以及精雕細琢、厚重飽滿的天津磚雕,也都馳名海內外。

  高度發達的民間藝術不但彰顯了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更詮釋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這一文化傳播的不悖真理。

  “生書,熟戲,聽不膩的曲藝。”如果你對五顏六色的楊柳青年畫早已目不暇接,那麼請你坐下來,走進茶館,聽聽天津曲藝。

  天津被稱為“曲藝發祥地”,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北方“曲藝之鄉”。天津曲藝曲種繁盛,流派紛呈,名家輩出。除了當地獨有的一些曲種,北方的大多曲種一流入天津,都能夠在這塊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入夜,華燈初上,海河上的畫舫仿佛一道流動的風景在徜徉,民間文化的氣息在海河兩岸瀰漫開來:茶館裏人頭攢動,笑聲不迭;商店櫥窗內,天津民間藝術熠熠放光,引得海內外遊客嘆為觀止。

  看似尋常最奇崛,大雅恰從大“俗”生。悠揚雅致的鼓曲、辛辣詼諧的相聲喚起人們心底的共鳴,激起對平淡和諧生活的嚮往與珍惜。那些巧奪天工的民間藝術品,更是來源於民間、流傳於民間、收藏於民間,早已登堂入室,成為高雅的文化享受,併為這座城市積澱出和諧的文化氛圍。

  

編輯:郭慶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