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臺一會十八載 經貿洽談扮“紅娘”

時間:2012-09-03 09:5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海峽兩岸食品博覽會臺灣食品展區入口。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9月3日,第18屆魯臺經貿洽談會(魯臺會)在山東濰坊落幕,簽約27個項目,合同臺資額14.42億美元。魯臺會自創辦以來,累計吸引臺商超過3萬人次,成為許多臺企落戶山東的“紅娘”。

  18年迎來“成年禮”

  魯臺會在島內早有聲名,此次跨海而來的千余名客商中,不乏在臺灣頗具影響力的行業工會和知名企業。國臺辦主任王毅在開幕式上頗具感情地説:從上世紀90年代初到現在,不管臺海風雲如何變幻,魯臺會始終持之以恒,不改初衷,一口氣舉辦了18屆。就大陸而言,已經成為舉辦兩岸經貿交流活動次數最多的省份,創造了一個紀錄。

  無論是魯臺會創辦的初衷,還是18年堅持的理由,都不能不説魯臺淵源。

  1949年,大陸去臺灣的人約佔臺灣總人口的15%,其中山東人55萬,又佔這部分人的1/10。臺北的濟南路、臺南的孔廟,都是在臺山東人心中的歸宿。參加本屆魯臺會的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還講到了“山東幫”對臺灣經濟的貢獻。上世紀50至70年代,島內最大的紡織廠是山東人開的,最優質的麵粉是山東人生産,最精良的五金産品來自山東人的工廠,最大的漁業公司由山東人掌管,山東人的肩膀撐起了臺灣經濟騰飛的一片天。

  而作為孔子誕生地,魯臺間的文化淵源更勝經濟。魯臺會創辦的初衷源於魯臺間人緣相親、文緣相近,這又何嘗不是兩岸間往來的原始動力?

  魯臺會一走就是18年。通過這個平臺,山東成為越來越多臺企的創業樂土。

  推銷高山茶玫瑰酒

  本屆魯臺會內容較之以前更豐富,陸續舉辦了兩岸食品博覽會、臺魯雙向投資暨高端人才交流懇談會、齊魯臺灣城開發建設運營推介會等15項交流活動。

  兩岸食品博覽會專設的臺灣食品展區,從臺中來的洪宗鋒耐心講解:“高山茶不止産在阿里山,臺中的梨山茶也很棒啊,梨山茶葉底肥軟,湯色橙黃明亮,滋味清爽細膩。”那邊,洪太太燒水,泡茶,霎時香氣彌散。第一次到山東的洪宗鋒告訴記者,他想通過博覽會試水,看看山東民眾會不會喜歡高山茶,“如果喜歡,我跟太太商量好了,這次就在濰坊開店”。

  南投縣埔裏鎮農會的施東銘也是第一次來山東,帶來的是玫瑰酒和玫瑰花醬。他指著一款名為“真情玫瑰”的酒對記者説:“這款是郭董(郭臺銘)婚宴上用酒,我們的酒在臺灣很暢銷,因為埔裏適合玫瑰生長,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玫瑰不用任何農藥和化肥。”施先生希望在山東找到代理,埔裏農會收購農戶種植的玫瑰後,深加工和銷售,“開拓市場,把産品賣出去,才能真正幫到農戶”。

  隨著魯臺兩地經貿往來的深入和發展,有越來越多的山東企業到魯臺會上找機會。山東富大地果菜業合作社的總經理孟凡堯就在魯臺會上找到了臺灣合作夥伴,他告訴記者,臺灣的精緻農業有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希望通過與島內業者的合作優勢互補。

  “魯臺交流快速成長,臺資在山東投資的金額已超過190億美元,領域涵蓋農業、工業、服務業、高新技術産業等多個行業,我們也期待更多的山東企業能夠走向臺灣,希望兩岸企業能夠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臺灣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在魯臺會上表達了期盼兩岸深入合作的心聲。

  打造兩地生活新家園

  山東省省長姜大明在會上發佈了支援臺資企業加快發展的7項利好政策,涉及政策扶持、資金優惠、對台貿易投資、園區共建等內容。“山東大力推進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是難得機遇,加上這些惠臺政策,兩地一定能找到更為廣闊的合作空間。”蔡練生説。

  魯臺會上還有亮點。魯臺會展中心宣佈啟用,這裡將作為魯臺會的永久會址。與此同時,齊魯臺灣城也在濰坊規劃建設,本著“共同規劃、共同開發、共同管理、共同經營、共同受益”的原則,旨在打造兩岸經濟文化生活的新家園。

  走過18年,魯臺會的發展離不開兩岸關係發展的大背景,而兩岸關係步入深化和鞏固期,也讓魯臺會承載了新的兩岸夢想。2008年實現“三通”以來,山東已經有了3個空運直航點和9個海運直航點,“一日生活圈”業已形成,魯臺會打造兩地經濟文化生活新家園的夢想已經觸手可及。(本報記者 李煒娜 文/圖)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