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緣魯臺情

時間:2013-10-28 14:57   來源:台灣網

“孔孟緣魯臺情”內涵解讀

  “孔孟緣 魯臺情”是山東對臺工作品牌,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朗朗上口的韻律,蘊含著豐富深刻的內涵。準確把握、科學詮釋其內容實質,對於打造這一獨具山東特色的對臺工作品牌,推動魯臺交流合作發展,有效爭取臺灣民心,具有積極作用。

  “孔孟緣魯臺情”對臺工作品牌,旨在推動以孔孟文化為傳承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聯結兩岸同胞的重要精神紐帶;通過培植魯臺兩地的鄉情、親情、友情,推動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

  “孔孟緣”深刻闡釋了兩岸同胞對孔孟文化傳承的共同思想認同、感情認同和價值認同。一是緣起,“孔孟緣”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山東是孔孟文化的發祥地,其儒家思想“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是中華民族寶貴文化遺産,乃至對世界文明也産生了重要影響。二是緣由,“孔孟緣”具有豐富的文化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源流早已深深浸潤了海峽兩岸,對孔孟文化的理解和傳承,魯臺兩地有著太多認同和共識,每年在曲阜、臺北等地共同舉行祭孔大典,充分印證了這一相承相融的中華文脈。三是緣分,“孔孟緣”具有積極的合作機緣。魯臺兩地人緣相親,地緣相近,文緣相承,近年來人員往來頻繁,文化交流寬泛,經濟合作熱絡,實現了互惠互利、和諧發展、合作雙贏。

  “魯臺情”飽含了魯臺兩地鄉情、親情、友情。一是孔孟故里鄉親之情。充分體現密切與在臺80多萬魯籍臺胞的齊魯鄉情,發揮人脈資源優勢,激發在臺鄉親,為家鄉多做貢獻。二是兩岸同胞骨肉親情。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同宗、同源、同文,一脈相承的歷史文化淵源,維繫兩岸同胞濃濃的血脈親情,反映著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三是魯臺交流合作友情。通過增進交流,促進合作,形成魯臺間人員往來頻繁熱絡,交流活動更趨活躍,魯臺交流合作蓬勃發展的嶄新局面。

  

編輯:朱媛媛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