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氣候溫暖濕潤,適宜茶葉生産。茶葉作為四川優先確定發展的特色優勢産業,在2008年四川發佈《四川省優勢茶葉産業發展規劃(2008~2012年)》以來,全省加快現代茶葉産業基地和安全高效茶葉基地建設,實施標準化生産、清潔化加工、品牌化銷售,全省茶産業呈現産銷兩旺、效益提升、增收顯著、亮點突出的良好勢頭。
四川省優勢茶葉産業發展規劃圖
(2008年-2012年)
2011年,全省茶園總面積358.8萬畝,其中,採摘面積250.8萬畝,良種茶園面積176.5萬畝,在全國的排位由第4位升至第2位;茶葉總産量18.6萬噸,其中名優茶産量10.0萬噸,在全國的排位由第4位升至第3位;毛茶産值79.0億元,其中名優茶産值55億元,以年均30%的速度遞增。以仙芝竹尖、龍都香茗為代表的茶葉農業産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達到29家,以竹葉青、敘府茶業為代表的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有3家。全省茶園面積20萬畝以上的縣達到7個,省政府命名8個現代茶葉産業基地強縣。
優勢聚集
根據自然生態條件、區域比較優勢、産業化基礎、市場佔有率與發展前景等,四川茶葉産業逐步向川西名優綠茶區、川南優質早茶區、川東北優質富硒茶區聚集,三大優勢區加快發展,構成了四川茶葉産業的主體。
川西名優綠茶區。包括峨眉山市、名山縣、洪雅縣、蒲江縣、雅安市雨城區、馬邊縣、邛崍市、夾江縣、沐川縣、犍為縣、都江堰市等11個縣(市、區)。該區茶葉栽培歷史悠久,地方政府高度重視,技術力量雄厚,市場穩定成熟,有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的産業化龍頭企業,近年來又有新的發展。樂山市茶葉種植面積65萬畝,其中無公害茶、綠色食品茶、有機茶基地27萬畝,茶葉産量4萬噸,30萬農民從事茶葉種植和加工。2011年該市在成功打造"夾江-峨眉"30公里20萬畝茶葉帶建設基礎上,啟動"五-犍-沐"茶(花)50公里50萬畝産業帶建設項目。區域品牌"峨眉山茶"年銷售收入達17億元。
川南優質早茶區。包括高縣、筠連縣、屏山縣、瀘州市納溪區、敘永縣、古藺縣、宜賓市翠屏區、珙縣、榮縣等9個縣(區)。該區域茶樹生長和采收時間長,每年二月上旬即可開園採摘新茶,是四川優質早茶最適宜生態區。所産的"敘府龍芽"多次榮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産品"金獎。宜賓市茶葉産業已成特色農業支柱産業,産業規模不斷擴大,助農增收作用十分明顯;加工條件在不斷改善,産品優勢正在凸顯;龍頭企業不斷壯大,落後狀況正在改變;品牌建設有所進展,市場渠道不斷拓寬。2011年宜賓市茶園面積已發展到72.3萬畝,茶葉總産量達到3.3萬噸,實現茶業總産值69.5億元。其中,早茶面積15萬畝,無性係良種茶園10萬畝;全市名優早茶産量1.0萬噸,鮮葉産值9.8億元。
川東北優質富硒茶區。包括萬源市、南江縣、北川縣青川縣、平武縣、宣漢縣、通江縣、旺蒼縣等8個縣(市、區)。該區域內多數産茶縣地勢偏高,空氣相對濕度大,雲霧較多,且土質富含硒,可生産出優質富硒綠茶,所産的巴山雀舌等7個名茶曾獲農博會金獎。2011年集中打造了廣元、巴中、達州等100萬畝優質富硒茶産業帶。旺蒼縣茶園面積達到20.2萬畝,茶葉産值達到4億元,形成白水、木門、五權、東河為核心的4個萬畝現代茶葉基地。所産"米倉山"茶獲國家地理標誌産品保護和四川省名牌産品稱號,成為全國首批品質安全可追溯産品,被命名為廣元"七絕"産品之一。
措施得力
完善良種繁育體系。對已建成的茶葉良種繁育基地進一步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加強管理,發揮作用。根據産業規劃和佈局,由省、市、縣共同投入,加快建設一批區域性茶葉良種繁育基地,確保優質高産種苗供應,提高茶葉無性係良種率。
建設現代産業基地。圍繞加工龍頭企業建基地,建設與加工能力相適應的茶葉原料基地。採取種苗集中補貼等方式,支援基地建設,重點加強耕地品質建設、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路網建設和改造完善基地供電網路。集合科研、教學單位技術力量,指導基地建設,解決技術疑難。引導各地開展"三品一標"基地認證。2011年省農業廳命名了30個茶葉萬畝示範區。
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充分發揮産業創新團隊作用,加快高産、優質、抗病茶葉新品種選育,加大對茶葉標準化、清潔化生産技術研發力度。建立健全鄉鎮農技服務站,建立村級服務點,創新推廣服務方式和手段,示範主導品種,推廣關鍵技術,提高科技到位率。以新型農民培訓為重點,廣泛開展特色效益農業、農村服務業、農産品加工業培訓,大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産業農民。
提升品質安全水準。制定和完善原料生産、采收、貯運等環節的標準。通過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技術培訓,提高標準化生産普及率,重點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將綠色防控技術、投入品管理與優質農産品開發、品牌打造相結合。同時,完善病蟲監測和檢疫網路,依託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採取統防統治、承包服務等方式,開展專業化防治及檢疫性病蟲的檢疫、防除。加強基地農産品生産全過程品質安全監管,建立基地農産品品質安全生産過程記錄、産地準出、市場準入制度。2011年全省茶園綠色防控面積100萬畝,無公害茶園235萬畝,有機茶園8萬畝。
打造品牌開拓市場。實施"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的雙品牌戰略,省、市重點抓好區域品牌打造,提高"峨眉山茶"、"蒙頂山茶"等區域品牌知名度。2011年中國馳名商標增加"論道"和"巴山雀舌"2個,達到5個。積極開展農産品地理標誌的申請和保護工作。鼓勵企業以品牌為紐帶,實行資産重組和生産要素整合,通過技術創新、産品創新和管理創新,爭創品牌企業、名牌産品。培育大型農産品流通企業,建設農産品經紀人隊伍,組織基地強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參加省內外大型展示展銷活動,宣傳推介四川茶産業和産品。
扶持專業合作社發展。鼓勵和支援農民以資金、技術、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收益權等生産要素出資入股組建專業合作社。2011年全省茶葉專業合作社達到329家,比上年增加82家。鼓勵龍頭企業利用資金、行銷、加工、管理的優勢與專業合作社聯合,建立生産者、銷售者、投資者緊密聯結的利益分配機制,形成利益共用、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讓農民分享加工、流通等環節的增值利潤。對成員多、效益好、帶動力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給予項目和資金支援,使專業合作社成為引領農民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作者:四川省農業廳楊祥祿 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