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謙:創新推動四川對臺工作再上新臺階

時間:2015-01-27 07:31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1月26日四川消息 2014年,四川與臺灣在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2015年新年伊始,四川省臺辦主任周敏謙回顧了2014年川臺交流合作主要成果,並就新常態下四川對臺工作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應如何發揮優勢奮力創新等話題進行了闡釋。

  問:2014年川臺交流合作的主要成果是什麼?

  答: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四川對臺工作發揮優勢,整合資源,秉持合作雙贏、“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堅持以經濟合作為中心、文化交流為主線、民眾交流為基礎,搭平臺、抓品牌、促發展,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川臺經貿合作持續深入,全年新增臺商投資15.63億美元,在川臺資企業已達1710家,項目投資近140億美元,臺商投資西部首選地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川臺交流和人員往來持續熱絡,實現赴臺交流項目643個3720人次,赴臺旅遊5.5萬人次,臺胞來川旅遊31.5萬人次,成功舉辦一系列大型涉臺活動,為川臺交流合作搭建了更多平臺;各級黨委、政府重視、關心、支援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全社會做對臺工作的氛圍更加濃厚,對臺工作水準進一步提高,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四川經濟社會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問:當前四川對臺工作面臨怎樣的新形勢和新機遇?

  答:川臺交流合作經過近30年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已經進入新階段。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必須抓住新的機遇,創新推動川臺交流合作在新的起點上再上新臺階。總體來説,當前我省加強川臺交流合作仍處在機遇期。第一,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實施依法治國戰略以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加強川臺交流合作的“天時”。第二,四川作為促進長江經濟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聯動發展的戰略紐帶和重要依託,將在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加快建設天府新區進程中大展宏圖,為川臺交流合作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謂之“地利”。第三,川臺經貿文化交流合作基礎紮實、渠道寬泛、聯繫緊密、互動頻繁,特別是各級領導重視,全省上下共同參與支援,堪稱“人和”。當然,挑戰和困難也不少。我們要認清形勢,把握機遇,克難前行,久久為功。

  問:今年在擴大對臺經貿交流合作、促進四川對外開放方面有哪些舉措?

  答: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實施依法治國戰略的開局之年,我們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認真研究新常態下川臺經貿交流合作形勢和發展趨勢,主動適應,積極作為。一是要在拓展合作領域上下工夫,既要鞏固以電子資訊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領域的合作優勢,又要加強川臺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的交流合作,推動多領域齊頭並進。二是要在增強合作成效上下工夫,既要加大産業鏈招商引資力度,又要強化對在川臺資企業的服務,依法維護臺商合法權益,推動更多臺資企業增資擴産,做大做強。三是要在載體建設上下工夫,既要辦好“2015中國西部海峽兩岸經貿合作交流會”、第二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川臺金融合作論壇”等大型經貿交流活動,又要加快涉臺園區建設,推動臺資企業聚集發展。

  問:四川如何進一步發掘自然文化資源,深化川臺交流,密切人員往來,擴大在臺影響?

  答:四川對臺交流資源富集,文化獨具特色,風景璀璨秀麗,深受臺灣同胞喜愛和認同。我們要善用資源優勢,推動川臺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交流。一是辦好品牌活動,“大熊貓‘團團’‘圓圓’故鄉行”、“臺灣學生天府夏令營”、“巴蜀文化精品展”等重大交流活動要常辦常新,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二是講好文化交流故事,緊緊圍繞臺灣同胞喜聞樂見的大熊貓、三國、文昌、哪吒、大千、川菜等四川特色文化主題,與臺灣開展對口交流。三是強化基層和青少年交流,重點邀請臺灣中南部、中小企業、中下階層人士和青年學生來川參訪,組織赴臺團組深入臺灣中南部和基層,加強情感交流,增進心靈契合。四是強化宣傳,進一步擴大四川在島內的影響,讓更多的臺灣同胞了解四川、關注四川、投資四川。(台灣網、四川省臺辦聯合報道)

分享到:
編輯:段雯婷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