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故鄉情,滿腔中國心——一次相隔60年的團聚

時間:2010-03-16 13:04   來源:SRC-423

  大陸——臺灣,悠悠歲月中,兩岸分離已60余載,其間多少思念令人肝腸寸斷,多少故事令人黯然神傷。然而,臺灣是我們魂牽夢繞的故土,是我們神往的家園,暫時的分離又怎能割斷同胞的血脈親情,淺淺的一灣海峽又怎能阻擋兩岸交流的日益繁盛。雖然2000年到2009年,島內局勢錯綜複雜、瞬息萬變,兩岸關係變得敏感、矚目,但當“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贏得國內外廣泛讚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隨著時間的推移日益密切,人員往來日益頻繁之際,我終於如願踏上了回鄉的旅程。


  2009年12月12日,四川省臺聯組建赴臺教育參訪團,省臺聯會會長劉琪為團長、副會長陳開明為副團長,一行9人,我有幸成為其中一員,于晚上7點隨團抵達了臺北。一踏上故鄉的土地,我們就置身於濃厚的鄉情、親情中,夜幕下的園山賓館顯得金碧輝煌,大氣恢弘的大堂裏一幅幅動人的認親場面令人激動不已,素未謀面的長輩、兄弟姐妹噓寒問暖、心手相牽、熱烈擁抱……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從北到南,橫貫東西,領略故鄉的風土人情,飽覽美麗的大好河山,品味臺灣三寶,見識“水果王國”。我們與友人相聚,在“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感嘆中與中國統一聯盟、夏潮聯合會、亞洲大學交流座談;在“你沒忘記我,我沒忘記你”的歌聲中與臺灣高雄川渝同鄉會聯誼放歌;在聲聲的祝福中走訪探望四川回臺定居的同胞……現在,那一幕幕場景都銘刻在我的腦海中,每時每刻,猶如在眼前。


  12月19—20日,是我終生難忘的日子。19日上午,車行至臺中,我的三叔母和堂兄已從東勢鎮來接我們兄妹回家。看見82歲的老人慈祥的面容、殷切的目光,我強忍住激動的淚水和她緊緊擁抱,那一刻有多少感動縈繞在心頭啊……回到老家才知道父親的七位兄弟姐妹,現在僅有一位叔叔、兩位姑媽在世;當親人們從四面八方聚在東勢祖屋時,那是説不完的話題、訴不盡的思念,那一晚6.8級的地震、前所未有的寒流都在親情的包圍中悄然而去。次日上午,堂兄、堂弟帶著我們到潘家祠堂拜祭列祖列宗,三炷香、三叩首表示我們生長在四川的潘家後人認祖歸宗。在離祠堂不遠處有一座佔有兩分多地的大墳,他們告訴我那是阿太(曾祖父)的墳,從那裏依稀可以看見當日潘家的榮耀。從祠堂出來,車在山路上行駛了十多分鐘後,我們又來到一座墳山,我的阿公、阿婆、叔伯就靜靜地長眠于這裡。帶著幾分激動、幾分傷感,我在長滿荊棘的墳園裏艱難的穿行,最後終於找到了我阿公、阿婆的墳,墓碑上刻著阿西曆任東勢鎮國小校長的豐功偉績。那座墳裏有九個位置,其中之一是留給我父親的。按照我父親落葉歸根的遺願,我們將把他的骨灰安放在潘家墳地,讓他魂歸故里。我跪拜于墳前,百感交集,感動於祖父母對遠遊兒子的惦記,感恩于叔伯姑媽、兄弟姐妹對我父親深情的呼喚,感嘆于父親離世30年後的遺願終可以實現。


  相思是漫長的,相聚又是那麼短暫,10天的相聚轉瞬即逝,我們該啟程回去了。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我們的故鄉情、我們的中國心將交織、融匯、凝聚成一種美好的願景——“民族融合,祖國統一”。隨著九七紫荊花的綻放,九九蓮花的芬芳,我們期待故鄉的蘭花早日飄香!我們虔誠的祈禱,希望跨越兩岸的藩籬,超越彼此間的鴻溝,讓我們常回家看看!(作者潘裕萍,四川省臺聯理事、臺盟成都支部主委、成都市新津縣政協副主席)

分享到:
編輯:宿靜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