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兩岸情

七旬臺胞首返湖南芷江尋親認祖(圖)

2016年03月24日 13:4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七旬臺胞首返湖南芷江尋親認祖(圖)

  張寶榆與親人相擁。 懷化市僑聯供圖。 攝

  張寶榆與親人話家常。 懷化市僑聯供圖。 攝

張寶榆(前排左二)與親人合影。 懷化市僑聯供圖。 攝

  張寶榆(前排左二)與親人合影。 懷化市僑聯供圖。 攝

  中新網懷化3月24日電 (記者 唐小晴)3月22日清早,天未亮,兩輛黑色的小轎車從湖南懷化市區向中方縣盧陽鎮的方向駛去。車內坐的是湖南省僑聯的工作人員與一位七旬臺胞。前者的任務是幫助後者尋親認祖。

  這位雪鬢霜鬟的臺胞名叫張寶榆,今年70歲,出生於湖南芷江縣東鄉榆樹灣。她在襁褓中就被父親張忠權帶往臺灣,此前從未回到祖籍地。

  3月16日至23日,張寶榆隨臺灣華僑協會總會參訪團來湘參訪抗戰史跡。獲悉芷江位列參訪團行程名單中,張寶榆冀僑聯能幫助她找到父親張忠權在大陸的老家和親人。

  “父親從來沒有忘記以前在芷江的生活,總是跟我提起家門口有一顆榆樹,我名字裏的榆就是他取的。”張寶榆告訴記者,她尋親的目的一是想找到大陸的親人,平時能常回祖籍地省親;二是秉承父親遺願。

  收到訴求,湖南省僑聯隨即聯動懷化市僑聯一同援手。“我一看發來的資訊,有點傻眼了。”湖南省懷化市僑聯黨組書記、主席童少斌説,芷江縣東鄉榆樹灣石背圓百思堂是上世紀40年代的地址,已變改為懷化,要找尋當年的地方和人員,猶如大海撈針。

  “我想出了一個簡捷的辦法,走訪懷化張姓名人和忠字輩人。”童少斌説,經多方聯動,3月20日下午,懷化市委統戰部副部長黃明澤打來電話稱,過去的芷江東鄉榆樹灣石背圓就是現在的懷化市中方縣盧陽鎮新店坪村,村支書翻查了張氏族譜,發現了張忠權,新中國成立前就去了臺灣,老家還有兩個妹妹等若干親戚。

  為了不耽誤參訪,見面安排在22日清晨5時至8時。當車行至家院時,張寶榆的家親早已匯聚在院落大門前。見到分別半個多世紀的張寶榆,親人們瞬間圍攏上來,緊緊相擁、喜極而泣。

  親人們把張寶榆迎進家中,圍攏而坐,一吐幾十年的相思之情,共同回憶父輩們的往事。張寶榆緊握91歲姑姑的手,久久不願鬆開。

  短暫相聚後,張寶榆雖依依不捨,但心情寬慰。“今天這場景,不僅是我父親一輩子的夢想,也是我70年夢臆常思的場景,真是魂牽七十載,如夢一朝來啊!”(完)

[責任編輯:李典典]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