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兩岸情

大陸赴臺地震救援隊員:並沒有“熱臉貼冷屁股”

2016年03月02日 13:15:2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2016年2月6日,猴年春節前兩天,杭州的廖偉夫婦本打算這一天去採辦年貨。廖偉一大早醒來,剛一打開微信,迅速湧來的一堆關於臺灣地震的資訊,讓她心裏咯噔一下:“6日淩晨3時57分許,臺灣高雄發生芮氏規模6.7級地震。臺灣本島多地震感明顯,最大震度為6級。”

  很快,作為隊員的廖偉夫婦收到了在大陸鼎鼎有名的民間公益組織——浙江省公羊會公益救援促進會(簡稱公羊隊)發來的集合資訊——招募搜救隊員儘快赴臺救災。

  “原本打算在杭州過年,臺灣南部朋友説他們那裏余震不斷,甚至有大樓塌了,我和丈夫商量了下決定報名參加救援隊。”廖偉説。

  在這次救援中,廖偉夫婦等5名公羊隊隊員被整編到臺南搜救隊,一起參與救援行動。他們成為大陸第一支參與臺灣地震救援的民間救援隊。在公羊隊赴臺救援過程中,有媒體炒作認為臺灣條件好,質疑大陸的救援隊為什麼還要去湊熱鬧,派救援隊過去就是“熱臉貼冷屁股”;還有的媒體直接編造新聞,説臺方對日本派去的救援隊言聽計從,卻把中國大陸的救援隊晾在一邊。事實究竟如何?

  第一批赴臺的是臺胞和臺屬

  廖偉和丈夫廖信明匆匆收拾了幾件換洗衣服,拎著行李箱趕到公羊隊總部。 在公羊隊不大的會議室裏,七八名隊員陸續趕來,有經驗豐富的老隊員,還有臺灣籍在杭州經商的商人。幕布上打出了臺灣最新災情圖,隊員們根據最新情況,分析、研判災情。

  “我老公是臺灣人,我是臺屬,去臺灣手續比較簡單,我倆打算立馬趕赴臺灣。”杭州女孩廖偉輕描淡寫地告訴家人説去臺灣賑災,但是具體去幹什麼並沒有説。

  下午兩點,會議室氣氛凝重,赴臺南先遣隊召開行前會議。會議確定了初步救援目標:一是趕赴災區,協助當地政府和救援隊開展救援工作;二是了解災區資訊,協調開展災後重建工作。

  急救包、照明設備、安全帽……廖信明背著1.5米長的大包,廖偉背著行李,他們搭乘晚上航班,連夜趕赴臺北。

  “與我們合作的是春秋航空,機票和救災設備托運都是免費的。”廖偉介紹,一旦有救災需要,公羊隊就能儘快搭乘航班前往。

  夜裏12點,飛機落地,廖偉和丈夫廖信明在臺北家中睡了一晚。受災情影響,高鐵不能直達臺南,他們只能乘最早一班高鐵趕赴臺中。

  “正好遇上了臺灣的春運,我們沒有座位。”廖偉説,丈夫廖信明坐在包上就睡著了。在杭州,其他隊員也沒有閒著,12名隊員正在辦理簽證,根據反饋資訊隨時準備出動,2月7日,大年二十九,在杭州經商21年的王育誠帶著愛人,搭乘晚上7點多的飛機趕到臺灣,在臺中家裏稍事休息,第二天一早開車前往災區。

  公羊隊隊員參與救出8歲孩子

  戴著黃色頭盔,穿著黃黑相間厚實的救援衣服,左胸前挂著對講機,左手臂章寫有“公羊隊”字樣——這是公羊隊救援隊員的標配,隊員們戲稱自己是“小黃人”。

  2月7日上午11時,經過14個小時長途跋涉,廖偉夫婦抵達受損最嚴重的永康區永大路2段維冠大樓災區現場,一同抵達的還有公羊隊臺南志願者楊牧。

  廖偉眼前是一座平躺在地上的大樓,以前只在災難片裏看到的場景讓人心痛。救援井然有序,一個區域內有很多隊伍在搜救,醫療區在外邊,週邊區域設立了家屬等待區。

  “我們到現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當地救援指揮官報到,我們需要聽從指揮安排”。現場救援指揮官林村龍向廖偉他們簡單説明瞭現場狀況。

  廖信明和楊牧兩位男隊員被編入臺南搜救隊,他們到廢墟中進行廢墟清理和人員搜救工作。因為廖偉是女性,沒有太多搜救經驗,她負責在廢墟旁邊擔任指揮官,做後勤輔助工作,同時與杭州公羊隊保持聯繫。

  廖偉在離廢墟十幾米的位置,水泥灰不停地撲打在臉上,讓她臉上感到有些刺痛。救援時,即便戴著口罩,她還能聞到濃烈的屍臭味。

  “那幾天,就連洗完澡睡覺都能聞到那種味道。”廖偉説。

  隨之而來的困難是心理壓力,進入救援地區前,赴現場的搜救者都要填寫一份簽到單,隊員們開玩笑稱之為“生死狀”。

  後來趕到現場的公羊隊隊員王育誠,第一次簽完單子後,給好友發了一條短信:“我現在在救災現場,非常震撼,現場非常悽慘。我後面是家屬,糾葛的心我也能深深體會,我恨不得有大型設備。我參與活動,代表杭州來,如果失去聯繫,請找我老婆,她會告訴你我在哪。”

  “救援不止有生理壓力,還有心理壓力,因為廢墟很可能會發生二次坍塌。”廖偉説。災難現場之慘烈,讓救援隊員心中也充滿恐懼。

  她介紹,在臺灣參與救援的通常有三種力量:第一,警消相當於官方救援隊,衝在救援最前線,他們有大型設備可以剪斷鋼筋;第二,義消屬於半官方組織,很多成員都是退役的專業消防隊員,在週邊協助救災;第三,民間組織,通常他們在更週邊區域從事協助工作,比如搬運石塊等。

  大年初一早上,臺灣搜救隊員現場發現一名生還者。現場力量合力救援,年僅八歲的林素琴成功獲救。孩子獲救後第一句話就是問救援隊員:“叔叔,叔叔,等下救我出去後可以帶我去吃冰激淩嗎?”

  不過,有的大陸媒體卻誤讀為公羊隊救出這名女孩。

  廖偉回應表示,這不能説公羊隊的隊員把人救出來,這是大家合力完成的結果,我們在週邊作業,沒有直接進去救人。

  “現場救人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發現人之後,需要房屋結構師勘察地形,專業人員還要判斷有沒有二次塌方的可能。打開生命通道的過程中,還需要氣墊支撐,這個過程需要搬運大量碎石頭。”公羊隊隊長徐立軍介紹説。

  臺灣方面對大陸救援者態度很友好

  地震發生之後,臺南氣溫在8度左右,對於不習慣寒冷的當地人來説,天氣有些冷。

  “臺南救援隊的隊員看我們是外地的,就問我們有沒有住的地方。不是簡單客套,而是真心實意地問,真的讓我們很感動。”廖偉説。

  伴隨公羊隊赴臺救援,有一種聲音認為,臺灣條件好,大陸的救援隊為什麼還要去湊熱鬧呢?派救援隊過去就是“熱臉貼冷屁股”。

  “我們得換位思考,如果這件事發生在你家鄉,你會怎麼想?”廖偉介紹説,在公羊隊救災過程中,當地人從沒為難過他們。滷肉飯、披薩、麵條……當地民眾自發給他們送飯,臺南救援隊還為他們提供免費住宿。

  除夕當天,第一波救援任務結束,公羊隊隊員撤回臨時營地休整。下午四點,他們開始吃年夜飯。當地民眾將自家蔬菜水果和買來的披薩送到了營地,不停地向公羊隊隊員説:“謝謝!” 廖偉還發現,披薩盒子上還寫了“加油”兩個字。救援人員在地上墊上一塊紙板席地而坐,廖偉也顧不上淑女形象,右手拿著一塊披薩,左手拿著一盒泡麵,就著麵湯大口地咽下披薩。這一頓“除夕大餐”很簡單,“碗麵+披薩餅”,讓他們印象深刻。

  年夜飯吃了不到25分鐘,他們又接到了新的救援命令——發現了新的疑似生命跡象,大家吃完飯拿著工具又進入廢墟救援。

  臺灣籍商人王育誠也否認救援中有“熱臉貼冷屁股”情況,“大家既然參與救援,就沒分彼此,公羊隊人手少,也不會搶功勞”。

  王育誠説:“臺灣當地有官員來慰問的時候,我告訴她我是杭州來的,這位官員還對我們説了很多肯定的話。”

  “慈善不分疆域,我們的國土非常大,播撒博愛的種子是好事。”浙江省民政廳救災處處長蔡國華説:“我們不會給出境救災隊伍增加程式,按照正常流程出入境就可以,同時我們將盡可能地提供一些方便。”

  “現在社會上有太多鍵盤俠了,人道主義救援不分地域,我們用行動傳遞大陸的正能量,我們憑著初心在做事。”公羊隊隊長徐立軍説。

  2月9日,地震發生72小時之後,緊急救災工作告一段落,救災現場已經轉為重型挖掘機械設備進場作業,公羊隊的救災任務,也由緊急馳援轉為由公羊會公益基金會開展慰問活動。

  離開臺灣之前,隊員們一大早就來到臺南市的超市,採購了一大批睡袋、禦寒衣物、食品等物資,並把這些物資送到了當地政府指定的接收部門。

  這幾天,媒體對於公羊隊赴臺救援的關注度下降了,但是公羊隊內部還在總結這次救援的得與失。(記者 章正)

[責任編輯:李典典]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