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兩岸情

臺商“創二代”的“兩岸搭橋術”

2015年09月07日 07:57:5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網福州9月6日電(記者許雪毅)在臺中酒吧碰到一群東海大學的學生之前,孟憲霆正對事業和前途感到沮喪和迷茫。

  作為臺商第二代的他,2012年畢業後接手父母在福州創辦的兩岸金橋(福建)就業訓練機構。當時,爸媽年近古稀,成立於2005年的“兩岸金橋”也面臨“七年之癢”。例如雖然設立了網站,卻疏于維護,乏人問津。

  生於1989年的孟憲霆想,該讓公司做一些改變了。還在廈門大學國貿係就讀時,他就在公司裏幫著校對教案、安排考務流程等。但真當了總經理,孟憲霆躍躍欲試,卻有點無從下手。

  “你一個年輕人,剛回到公司,發現一切都照流程走,好像沒什麼可幫忙的,那時候蠻失落的。”他説。

  孟憲霆帶著疑惑,回到臺灣尋找答案,從桃園、臺中一路考察,了解經常合作的臺灣學校、老師近期在做什麼。在臺中自家樓下的小酒吧,他遇到了那群即將畢業的東海大學學生。

  “如果我們可以做一切背書,幫你把想要的服務都做好,你有沒有興趣到大陸就業?”孟憲霆嘗試著提出設想。結果得到大家的熱烈回應,一名其他院校的臺灣學生也跑來詢問:“我怎麼聯繫你?”

  孟憲霆堅定了看法:“臺灣年輕人隨時隨地都在尋找機會,他們也願意來大陸闖一把,只是找不到出口。”

  他認為,很重要的原因是臺灣年輕人不了解大陸。2009年有臺灣朋友質疑:“大陸也有剛上市的iPhone 4s?山寨的吧!”正在廈大念大二的孟憲霆把班上大陸同學的32個iPhone 4s通通拿過來,疊成一疊,把臺灣朋友給“嚇大”了。

  “一個人會懼怕,是因為未知。如果我們告訴臺灣年輕人,到大陸將面臨什麼情況,可以用什麼方法應對,就能打消他們的‘登陸’顧慮。”孟憲霆説。

  孟憲霆找到了創業支點:“以前公司主要做兩岸培訓、人才交流、展會活動,現在我們要做的是扶持、分析、服務台灣年輕人來大陸落地。”

  指著墻上的“兩岸金橋臺灣分支圖”,孟憲霆信心滿滿地説:“除了大陸的機構,我們在臺北、桃園、臺中、臺南、花蓮都有分部,高雄分部這個月也將開幕。”

  10年來,兩岸金橋完成對臺灣同胞的職業技能鑒定2萬餘人次,做服務也有優勢。對此,公司裏有人點讚,也有人潑冷水。“等於説要從培訓機構變成服務機構,一些長輩覺得會增加公司成本,卻不一定有收益,吃力不討好。”孟憲霆説。

  但這位“少當家”很堅決。“我們要把服務台灣年輕人做成明星産品,這可以塑造公司的文化和個性,我們就是一座兩岸的金橋,就要做人與人的融合。”

  在他看來,“兩岸金橋”有點像“支付寶”。“淘寶巨大的成交量離不開支付寶這個第三方平臺,我們希望順應兩岸大潮流,搭建便利雙方合作的第三方平臺。”

  如今,孟憲霆構想的平臺正有條不紊地運轉著。看好平潭“綜合實驗區”和“自貿區”政策疊加蘊藏的光明前景,不久前他把機構落戶在平潭臺灣創業園。墻上的行事歷顯示,從8月到11月,公司每個月都會組織臺灣學生出團赴平潭培訓、鑒定,相關工作已安排到了12月份。

  公司的網路平臺也搭建起來了。“我們推出‘看見臺灣’微信公眾號,成立3個月粉絲已經破萬。下一步我們將推出‘看見大陸’微信公眾號,讓島內臺灣青年更好地‘看見大陸’。”他説。

  孟憲霆也開始為兩個孩子謀劃未來。“以前我還糾結要不要讓孩子回臺灣生活,現在我期待平潭的教育、醫療設施完善,孩子們可以就地上學,太太週末可以帶他們到臺灣看展覽,兩個多小時的航程,來來往往,把他們培養成新一代的‘兩岸通’。”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